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5-22 17:28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张赟 晋洁)5月16日至23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作为黄河上游治理泥沙和生态保护的典型工程亮相此次大会。
国际大坝委员会是国际坝工技术方面公认的最具权威的国际非政府间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28年。目前,国际大坝委员会共有106个国家会员,涵盖了世界上95%以上水库大坝所在的国家。此次大会是国际坝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也是水库大坝和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作为国家电网典型工程在国家电网展厅亮相此次大会。该工程创新性地运用异重流排沙理论,采用“浑水排沙+清水发电”模式,通过系统整合“水、沙、电”三大要素,深度融合泥沙科学调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示范和实践经验。该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刘家峡水电站泥沙治理体系的核心工程。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其泥沙含量在世界大江大河中都位居首位。这对于新中国时期的电站建设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1968年刘家峡大坝下闸蓄水到1973年,随着泥沙逐渐淤积在大坝前,导致大坝水头降低,机组效率降低,而更为严重的是,在大量的泥沙冲击下,水轮机的使用寿命会严重缩减。
为应对这种挑战,刘家峡水电厂从1974年开始,沿洮河开展异重流观测。1986年利用该规律决定新建洮河口排沙洞。该洞开凿于刘家峡大坝下游左侧山体,入口在大坝上游洮河口对面,出口在大坝下游,全长1480米。2015年贯通排沙洞的关键施工,水下岩塞爆破一次成功。由于爆破的位置处于洮河口水面以下70米,其综合难度目前仍位居世界第一,比位居第二的挪威电站高2.3倍。这是该工程的亮点之一。
爆破成功后,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于2018年成功投入运行。经过多年观测,水库淤积速度明显下降,排沙效果十分显著,有力地缓解了泥沙淤积带来的问题。
通过此项工程,该厂实现了“浑水排沙+清水发电”协同运行模式。在黄河泥沙含量较低的清水期,通过排沙洞内引水,为扩机工程机组发电。在黄河泥沙含量较高的汛期,机组停止发电,开启工作闸门进行排沙,将泥沙直接排出至下游,减少库区泥沙淤积。“一洞两用”技术让扩机工程达到节水、发电和排沙的完美结合。这是该工程的亮点之二。
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不仅让这座“共和国水电长子”解决了黄河泥沙带来的困扰,减少了洮河泥沙对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最大限度提高电站水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了电站调峰能力,同时也让这座运行了56年的水电站焕发了新的活力,延续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流域安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