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1-23 15:28
王瑞 张丽苹 张凯
“五、四、三、二、一,起爆!”
1月13日,随着一声命令的下达,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准东露天煤矿南帮+495台阶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刻,生产技术部作业人员的眼神中透露着自豪与欣慰,所有艰辛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胜利的欢呼。
连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新疆准东地区进入“速冻”模式。在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广袤煤田之上,准东露天煤矿作为保障疆内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即便面临如此恶劣的寒冬条件,开采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推进。而爆破作业,作为煤炭生产流程的关键起始点,更是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与责任。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煤矿深处的黑色煤层被厚厚的冻土紧紧包裹,仿佛是大自然设下的一道难关。而传统的爆破方法在这里显得力不从心,炸药难以在坚硬的冻土中有效传播能量,爆破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煤炭的开采效率。
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陈钢站在矿坑边,望着眼前这片被冰雪覆盖的战场,眉头紧锁。他深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的战斗。他迅速召集技术团队成立“攻坚小组”,誓要攻克冬季爆破的难题。
陈钢带领着攻关小组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了国内外先进的爆破技术与设备。然而,他们发现专门针对冬季露天煤矿冻土爆破的设备和经验少之又少。面对这一难题,大家并没有放弃。此时,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叶鲁青提出了一个创新思路——采用新型钻头进行爆破试验。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初次尝试中,由于冻土的异常坚硬,新型钻头刚接触到冻土层就发生了严重磨损,根本无法穿透坚硬的冻土层。试验以失败告终,队员们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关键时刻,陈钢鼓励大家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找出问题根源。在他的带领下,攻坚小组历经反复试验,发现是钻头材质在极寒条件下异常脆弱。于是,小组迅速与多家供应商积极沟通协作,经过无数次筛选与细致比对,成功锁定了一种高性能的合金材料。有了合适的材料,小组立即对穿爆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他们为钻孔设备创新性地加装了智能加热系统,使得钻孔时能够对冻土层局部解冻降低钻孔难度。同时,还在炸药装填环节设计了智能推送装置,确保炸药能够均匀分布,这一改进极大地提升了爆破效率与效果。
正当大家为这些改进成果感到欣慰时,年轻技术员小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是否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智能化设备,让爆破作业实现更高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呢?”这一创意瞬间点燃了大家的热情。随后,小组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调研与探索,最终决定采纳无人机技术作为新的突破点。
很快,一套无人机综合态势感知一体化管控系统在矿区拔地而起。面对初次接触无人机、操作经验匮乏的现状,小组成员没有退缩,经过不断的调试和实战演练,终于可以熟练地运用无人机进行边坡数据采集分析,再结合专业软件计算采剥数据量,为优化爆破方案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依据。此外,依据边坡数据构建了电子围栏,可以实时智能监测爆破范围,一旦有人靠近危险区域时便会发出警报,既提高了爆破安全性,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新设备正式启用的当天,队员们怀着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随着一声令下:“起爆!”瞬间,一声深沉而震撼的巨响回荡在空中,只见冻土层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撕裂开来,黑色的煤炭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重见天日。松散的土石均匀散落,边坡整齐规范。更重要的是,此次爆破震动被精准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极寒条件下爆破作业的难题终于被攻克。
队员们欢呼雀跃,激动地相互拥抱,寒风中的坚守终于换来了胜利的果实。他们深知,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胜利。在那一刻,所有的寒冷都被这份胜利的喜悦所驱散,而陈钢和他的团队,也在寒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暖和力量。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