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科技装备

海油发展所属实验中心高效助力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0-13 17:13

房瑗 闫琢玉

  近日,中海油能源发展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申报的“‘海陆联动’铸造一条龙实验服务品牌”当选中国海油南海西部地区2023年“好课程、好讲师、好案例”大赛“十佳精品案例”。

  自2020年提出建设“海上移动实验室”至今,“海陆联动”一条龙实验服务累计完成超10万样次的探井实验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将单井实验分析周期缩短50%,全年提高实验分析效率80%,有效助力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

  “海陆联动”一条龙实验服务的故事还要从两年前讲起。

争分夺秒“抢”出报告

  2021年7月的一个下午,地质实验室接到一项特殊任务。直升机将从海上平台加急运回一批岩屑样品,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岩石薄片分析,得到准确的岩性鉴定数据,为下一步钻井部署提供依据。

  按照常规流程,岩性鉴定需要先对样品进行薄片制备——即开展铸体、切割、初磨、细磨、精磨、染色、盖片等工作,仅制备工序就需要7天。“接到任务后,我们立即成立薄片鉴定突击队,第一时间明确分工、部署方案。”中海油实验中心湛江实验中心地质实验室岩矿储层组班组长黄向胜回忆道。

  所有设备、人员马上就位。当天下午4点,这批特殊样品运回实验室,薄片制备工程师杨博、陈海宝接力磨片,薄片鉴定工程师张东峰、罗程飞等分批鉴定。样品拍照、描述、数据录入、审核等工作按照事先部署全部井然有序地推进。

  晚上11点多,最后一个样品鉴定完毕,实验中心第一时间将数据反馈给平台,7小时争分夺秒“抢”出的报告为现场作业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建立“海上移动实验室”

  “如果海上有实验室,就可以实时开展分析化验,第一时间获取更加精确的地层认识,辅助现场钻井决策。”黄向胜建议道。

  但在平台开展薄片鉴定面临制备周期长、磨片效率低、设备搬运难等诸多挑战。为了给现场地质作业提供地层岩性及储层含油性精细显微认识,科研人员根据钻井现场环境要求和安全要求,挑选大量样品进行实验研究,研发出“一种细小岩屑岩石铸体薄片手工磨片”新方法。仅需三种简单的工具——金刚砂、502胶水、载玻片,就能将岩石薄片的制备周期从18个小时压缩到10分钟,满足海上现场岩石薄片制备的特殊需求。

  在缩短岩石薄片制备周期的同时,科研人员通过试剂研发、设备精简、流程优化等措施,推动有孔虫分析与鉴定、钙质超微分析与鉴定、荧光薄片鉴定等技术在海上钻井平台的成功应用,在人员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海上移动实验室”。

  将实验室建在海上,能够第一时间帮助钻井现场技术人员精细识别地层岩性及含油性,辅助现场钻井作业方案优化,支持深水深层新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海上钻井地层的实时、快速评价。

打造“海陆联动”一条龙实验服务

  “海上移动实验室”虽然在地质作业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但受限于平台空间限制,无法将大量实验项目建在平台上。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缩短分析化验周期,更好地发挥“海上+陆地”实验联动效果,实验中心与有限湛江分公司和有限海南分公司多部门深入开展“联盟共建”,创新建立了从钻前准备到随钻跟踪、钻后评价的一体化、专业化的“海陆联动”一条龙实验服务新模式。

  新模式不仅能够全流程跟踪钻井进度,实时了解现场作业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供优质高效的现场服务;样品“大部队”运抵陆地后,科研团队会根据生产研究需求,形成更精确的判断。

  多方共同组织人员开展实验设计、取样、送样,从源头把控实验项目的有效性和取样质量。提前安排部署相关实验样品分析时间和周期,专人跟踪实验项目分析进度,保证了实验分析的时效性,随时为井位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海陆联动”一条龙实验研究服务解决了探井取样、送样、挑样进度慢,实验周期长,实验与研究结合不紧密等10多项难题,缩短实验分析周期50%,提高实验分析效率80%;加强了实验数据使用深度,解决了在新领域勘探中遇到的复杂岩性识别、地层快速精细划分、异常数据快速分析等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许艳

校对: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