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31 09:39
王加帅
在距离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海岸8千米的广袤海洋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蓝”映入眼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HG14海上1000兆瓦光伏项目所在地。
在项目建设中,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成立“追光”“送电”“向海图强”“鲁班”4个党员先锋队,克服用海手续审批严格、没有既往经验可借鉴、受冬季冰情影响等一项项难题,不断提升现场工作效能,用“红心”在渤海湾筑起一座“海洋长城”,HG14海上光伏项目部也因此获评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集体。
勇闯海光“无人区”
自从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开展党支部攻坚竞赛以来,国华投资山东分公司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坚定实施“向海图强,能源海洋”战略,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标准、高效率开展前期各项手续办理、材料供应、海上施工、调试送电等工作,推动项目不断取得重大成效。
项目初期,面对“零经验、零规范、零标准”的“三零”挑战,担任HG14海上光伏项目经理,同时也是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的张泽成带领党支部全体党员立下军令状:“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项目审批“攻坚战”中,“追光”党员先锋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决心,梳理涉及多个部门的30余项审批流程,创新推出“专业统筹、并联推进、容缺受理”机制,构建起全链条跟踪审批体系。面对政策动态调整带来的各项风险,该先锋队建立“每日一碰头、每周一调度”机制,确保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畅通,硬是把常规需2年的审批周期压缩至1年,为项目按时开展海上施工奠定了基础。
202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后,HG14海上光伏项目获自然资源部颁发的用海批复,成为国内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立体确权海上光伏项目,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海上光伏不同于风电和陆上光伏,只有打桩时保证4根桩基的误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才能使海上光伏平台精准地安装在4根‘大长腿’上。”张泽成说道。关键时刻,“向海图强”党员先锋队主动担当作为,联合施工单位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白天深入现场调研,晚上加班加点研究优化施工方案,最终设计出“浮式稳桩平台+海上精准定位”施工方案,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安全风险,将桩基安装效率从每天6根提高到每天22根,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破局蓝海“技术关”
为克服项目所在海域冬季浮冰危害,HG14海上光伏项目在全球率先采用大型海上钢桁架平台,每个光伏平台长60米、宽35米,由780块585峰瓦单晶硅光伏小组件组成,是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开工项目中面积最大的海上光伏平台。如此大尺寸的海上钢桁架平台在国内是第一次使用,建设者都没有接触过,导致在前期施工中,海上光伏平台的组装效率、运输效率、吊装进度始终不够理想。
“如果要提高组装效率,必须在更多的码头投入组装生产线。”为达到预期的海上光伏平台施工效率,张泽成带领党员先锋队队员跑遍渤海湾大大小小50多个码头进行实地调研,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记录码头的实际情况,3个月之后,他用于记录的笔记本写完了大半本,被翻得卷起了毛边。最终,通过对场地大小、人员配置、生产条件、距离远近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研判,他们在渤海湾选中27家钢结构散件制造基地和13家总拼制造基地。
为使各拼装基地尽快达到最高生产效率,“鲁班”党员先锋队围绕安全生产流程优化,研究整理工艺制造手册,邀请设计人员到拼造基地现场指导,并对现场设备进行摸排,及时更新符合生产实际的先进设备,加快海上光伏平台拼装效率。同时,项目部持续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逐步解决模块车方向调整难、光伏板安装中檩条与光伏板螺栓孔错位、焊缝存在咬边和气孔、吊装绳索解扣难等问题,打造出“360模块车转运”“轨道小车流水线”等制作模式,使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东营市广利港作为距离海上施工区域最近的光伏平台组装基地之一,经改进优化生产流程,每天可产出光伏平台8个,产出的各平台分别从3个出运泊位发往海上光伏场区,助力了平台制作进度稳步推进。
决胜潮间“质效关隘”
在渤海海域,潮汐是最严苛的“时刻表”。作为典型的半日潮海区,这里有时一天会经历两次完整的潮起潮落,潮差达1.5至2米,海上运输及施工需抢抓“窗口期”开展各项工作。
“海上第一个光伏平台吊装绝对是我毕生难忘的一次经历。”每次和别人聊起海上光伏平台施工,项目部海工专责张波总是这么说。
首个海上光伏平台吊装期间,“向海图强”党员先锋队克服“窗口期”短、海洋恶劣天气、无技术指导等问题,在吊装船上连续驻扎7天,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研究运输、吊装、防腐、焊接方案,饿了便就着咸菜吃两口馒头,困了便找个能下脚的地方眯一会儿。在众人的一起努力下,项目的第一个海上光伏平台顺利安装完毕,为后续高效开展海上施工作业积累了经验。
随着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海上光伏平台施工效率已由最初的1天5个,提升至现在的15个,海面上有超百余艘船舶有序进行桩基和光伏平台的运输及安装工作。
首批发电单元并网的前一天夜晚,升压站内电气回路突发故障。“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故障点,确保明天一次性并网成功。”“送电”党员先锋队队长孙松松一边鼓励大家一边挽起袖子开始检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反复测试,故障点终于被成功锁定并迅速处理。之后,先锋队队员们又反复检查设备,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2024年11月13日,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国华投资山东HG14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为我国乃至世界海上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从荒芜海域到清洁能源基地,从技术空白到全球标杆,项目的成功并网,离不开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追光者”。他们用一项项成绩,在蔚蓝海疆上铸起能源革命的精神丰碑。项目的首批并网不仅托举起企业“向海图强”的蓝色梦想,更为山东“经略海洋”注入了澎湃新动能。如今的HG14海上光伏项目现场,成群的候鸟在蓝色海洋上空展翅翱翔,恰似“追光者”在绿色能源领域振翅高飞,向着更广阔的未来阔步前行,书写着人与自然、科技与梦想和谐共生的壮美篇章。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