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15 09:28
见习记者 雷歆蕊 本报记者 赵坤 通讯员 罗舜燕
时代的号角,唤醒开拓者的雄心;奋进的鼓点,指引攀登者的征途。
近年来,华能青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中国华能集团“三六六”发展战略和“3855”发展目标引领下,聚焦公司“1143”战略,锚定“再造一个青海公司”目标,深化“党建引领创效年”专项行动,以党建引领“起笔”,建强组织堡垒“运笔”,汇聚党员先锋合力“落笔”,团结奋进,攻坚克难,一年内顺利投产新能源项目120万千瓦,建成投运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高压直挂储能项目,以“奋进之笔”书写了一幅高海拔、高标准、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新篇章。
以党建引领“起笔”谋划“提效”布局
围绕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要求,公司党委通盘谋划,整体协同,坚持一手抓经营发展和党的建设,一手抓基本建设,有力推动项目务期必成。
谋划部署提效。坚持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撬动多点协同发力,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基建投产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6个专项小组,配套制定“1+N”方案,确保各级党组织有担子、有任务、有措施、能落实。党委书记靠前指挥,授旗成立4支党员突击队、4支青年突击队、1个党员攻关组,指导设立3个临时联合党支部。班子成员73次深入基层“挂牌督战”,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苦干实干。
联合共建提效。坚持抓实“关键点”、共绘“同心圆”,探索共建整合效能,公司与参建单位、设备厂家签订党建共建协议5份;与隆基绿能党委在共和50万千瓦光伏项目部举办联合主题党日,构建党委层面定期沟通协调解题机制。聚焦“创新协同、绿色发展”,与华能清能院党委协作攻关,先后实现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项目在共和光伏电站投运,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压直挂储能系统——海南州150兆瓦/600兆瓦时储能项目顺利并网并实现满功率运行。
全员参与提效。坚持全员动员、尖兵突破,激发实干强大动能,面对项目点多面广、人员紧缺、任务繁重等实际问题,公司党委统一指挥,各部门闻令而动,全体职工一岗多职,36名职工主动请缨组建尖刀班,支援基建现场,呈现出了全员“奔跑”“满格”奋战的工作状态,形成了“举全公司之力再造一个青海公司”的生动局面。
党员先锋队队员跋涉于气候环境恶劣的沙漠环境中。
以组织建设“运笔” 着墨“创效”篇章
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设立项目经理担任书记、参建单位负责人担任副书记的临时联合党支部,围绕项目建设“施工图”“任务书”,明确党支部“打基础”“攻难关”“解难题”“出亮点”的工作主线,不断深化“区岗队组”创建,在项目建设的安全、环保、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筑起坚实的“红色堡垒”。
协同攻关创效。充分发挥政治、组织优势,团结建设方、监理方,建立联动联创机制,积极疏通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淤点卡点。面对乌图美仁10万千瓦光伏项目工期紧、施工力量不足等多种困难,党支部牵头优化用地布局,在永久用地上“挤”出临时用地,节约审批时间近20天;建立并实施多支队伍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人员全天轮候倒班等攻坚机制,仅用95天就高质量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实现按期并网发电。
创新引领创效。坚持基建“出题”、组织“破题”、党员“解题”,营造创新创效浓厚氛围。共和50万千瓦光伏项目要在12574亩土地上安装274218个、19587组支架、1116388块组件,面对砂砾层厚、桩基础成孔难、易坍塌等问题,支部党员探讨并成功采用钎杆钻挤压成孔工艺,获《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二等项目》。因该项目为牧光互补项目,组件离地间隙需达到1.5米以上,安装作业风险较大,攻关小组提出“利用支架本身搭建稳定三角支撑平台”办法,保证了建设安全。
稳定三角支撑平台搭建示意图。
劳动竞赛创效。注重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全力激发参建人员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活力。切吉30万千瓦风电项目海拔跨度在3166—3912米,针对沟壑纵深、气象条件差、危大作业多等实际问题,公司联合总包单位华能国际工程公司开展劳动竞赛,分五个阶段对23项内容开展竞赛考评。最终,54台风机基础历时73天浇筑完成,比原计划提前1天;风机吊装高峰期正值大风季节,一般仅凌晨2点后具备吊装条件,在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下,项目部成员值守吊装现场进行指挥协调、安全监护,平均每2.4天吊装1台,历时130天完成54台风机吊装。
党员先锋正在项目现场指挥协调风机吊装工作。
以汇聚合力“落笔” 独运“增效”匠心
在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的戈壁荒漠中,全体党员积极应对“高原四大杀手”,克服高寒缺氧、远离家人等困难,打头阵、当先锋,坚守一线,以“抢”的意识、“争”的行动,推动项目按期并网投产。
攻坚苦干增效。面对设计图纸交付延迟、设备供货延误等问题,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任组长的9人设备催交工作组,其中6人常驻厂家催货,其余人员机动催交,保证了图纸和设备材料满足建设要求,仅华能集团劳模、基建部主管田忠一人短短2个月内就26次外出催货,飞行里程6万多公里、高铁里程9000多公里。面对共和30万千瓦光伏项目进场路况泥泞复杂问题,青年突击队挺膺担当,轮值组织两台装载机拖拉,保证了施工进度。
党员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正在列队宣誓。
细思巧干增效。共和50万千瓦光伏项目部党员精准分析组件价格,抓住有利时机,分批下单,节约投资2.56亿元;攻关设计优化,通过试桩选用微孔混凝土灌注桩降低造价1584.53万元,通过支架内外围精细化设计、支架防腐优化等,节约造价5357万元。面对大件运输困难,切吉30万千瓦风电项目经理达娃多次奔波于西宁、茶卡、德令哈等地,经过近5个月的艰辛努力,将最初设计的12个开口优化为3个,节约道路开口费近300万元。
坚守实干增效。项目建设中,广大党员以工地为家、以项目为战场,连续两三个月坚守岗位,与寒风为伴,与蚊虫共舞,披星戴月,追风逐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目标,奏响了一曲澎湃的高原赞歌。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