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8-15 09:57
潘翠萍
国网福建电力公司从提高组织效能、打造铁军队伍入手,在微观组织形态层面展开探索实践,形成了“把业务单元打造为战斗堡垒,在全公司构建堡垒集群”的组织生态优化路径,在现代国企制度建设上积累了有益经验。
超越企业日常经营谋划组织生态建设
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创新、优质服务等所有工作都需要有强大的组织生态支撑,同时,每个国有企业的组织力建设又是一件关系到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成为“六个力量”的期待能否实现的大事,国网福建电力党委认识到,每一个国企都应该成为党治国理政的一座堡垒,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堡垒。
基于此,在该公司党代会上,经过认真讨论作出了“新时代红色堡垒”工程的部署,就是在企业内部,把每一个基层团队、独立业务单元打造成一座实现企业战略的堡垒,并在全公司构建起全面布局、能打胜仗的堡垒集群,以新型组织生态支撑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作为古田会议精神发源地的福建,更加深刻领悟到“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成功经验里所蕴含的组织运行一般原理,对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组织形态建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企业具有毋庸置疑的运用价值。“堡垒工程”对基层组织战斗力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新时代需要接续推进。在国有企业中,把每一个业务单元看作既具有战役价值,又具有战略价值的堡垒,必然能为微观组织生态建设、企业组织形态建设开启新的思路。
紧扣堡垒特征对组织形态基本问题展开探索
国网福建电力以“新时代红色堡垒”工程为抓手,剖析企业日常运营机理,提出了国有企业“具有党支部建制的业务单元”就是企业的堡垒,并分析其与军事堡垒相近似的三重战略价值:一是坚守自己所负责的阵地,应对各种挑战,确保整体战略防线不被撕开缺口。对企业的业务单元而言,就是要在自身的专业业务领域、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出色完成研发、建设、生产、经营等各项任务,确保各项业务指标得以实现;二是能够由防御转入进攻,支撑整体战略防线的前推。对于企业业务单元而言,就是要能够突破现有业务能力制约,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新产品研发制造等方面抢占新的阵地;三是能够服从大局、听从指挥,果断执行战斗支援任务,弥补友邻堡垒可能出现的失守局面。对于企业业务单元而言,就是锤炼跨地域、跨业务的机动能力,在其他业务单元出现紧急需要时,迅速组建支援团队平息事态。
国网福建电力从组织行为原理出发,提炼出国有企业业务单元的堡垒三要素:底色、机能、价值。底色是指堡垒型业务单元必须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有信念、有追求、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在国有企业业务单元中的党组织就是要确保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成为团队的共同信念,通过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打造新时代的红色堡垒;机能是指堡垒型业务单元需要拥有一致能力高强的队伍,各类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党员的先锋特征得到充分彰显,以此带动业务单元的全员战斗力提升;价值是指堡垒型业务单元必须在各个阵地发挥出战役价值、战略价值,成为堡垒集群中勇于担当的关键节点,获得每一场战斗的胜利,保证整个企业担当得起“六个力量”的重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强堡垒、党治国理政的坚强堡垒。
构建生态型党建工作体系推进堡垒工程。
培育队伍的信念力量、锻造队伍的组织机能、创造队伍的战略价值是企业治理的三项基本任务,也是企业管理者“带兵打仗”、企业党组织“建强堡垒”的有效工作路径。国网福建电力公司党务系统据此在全公司推进“三型两化”的党建工作体系建设。
一是用“凝心聚力型”的铸魂体系在业务单元中开展共同信念、团队力量、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文化手段强化价值引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用“敢拼会赢型”的战力体系在业务单元中强化干部的指挥能力、党员的示范能力、员工的战斗能力,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三是用“价值创造型”的融合体系在业务单元中开展“建功主战场”行动,在安全生产、改革创新、优质服务等重大战役中攻坚克难,创造价值。四是以“标准化”管理机制实现夯基提质,使得红色堡垒打造工程在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控制体系、考评体系保障下,实现系统化推进;五是以“智慧化”赋能机制加速转型升级,为党建工作建立主动融入网络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模式,聚焦中台建设、智能应用、构建生态等内容,推动党建工作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由“把支部建在连上”组织生态原理滋润出来的国有企业末端组织运行机理,即“堡垒集群”模式,能够把军事领域组织力建设的成功经验融入企业。在企业一线业务单元中,党支部在信念培育、士气激发、作风养成、先锋锻造等方面的独特功效,使得中国式企业管理、中国式企业发展获得了超越一般企业形态的精神动力系统,这是中国企业发展最可贵的活力源泉。
从国网福建电力开展的“新时代红色堡垒”工程进行的实践与探索中可以发现,“具有党支部建制的业务单元”概念的提出,以及“把业务单元打造成企业的堡垒”“构建企业堡垒集群”的工作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古田会议精神”在企业界的生命力,看到了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底气所在和逻辑根基,也看到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管理学意义。(作者系国网福建电力党校党建研究员)
责任编辑: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