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1-27 14:57
李兴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研究,将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迫在眉睫,国有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要求
在国家“双碳”政策大背景下,煤价不断上涨,同时为了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火电厂承担了更多的调峰调频社会责任和压力,对火电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电厂典范”建设就是在时代背景下肩负起中央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和使命,在生产工艺系统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从降本、提质增效方面不断挖掘潜力,实现企业精益管理。
发电行业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作业环境复杂,风险因素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事件),且发生安全事故(事件)的后果严重、损失巨大。“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电厂典范”建设项目从生产作业过程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两方面着手,严格外包人员准入安全管控,加强作业现场风险预防、隐患排查和安全管控,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生产隐患,对建设本质安全型电厂至关重要。
深刻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渠道手段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慧化无人”是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的有力保证。“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电厂典范”建设项目运用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业务管理体系,使生产过程管理减少人为干预,提升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智能巡检是设备健康运行的保障。传统电厂中采用人工巡检方式对关键区域不间断进行巡检,这种方式受到人员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容易出现设备漏检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耗费大量人力成本。“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电厂典范”建设项目借助信息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提供智能巡检工作方式,实时自动巡检运行设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巡检的工作效率,提高运行人员对设备缺陷的识别能力和预见性。
加快电力企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科技发展
信息化系统投运时间长、系统功能简单,不具备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的智慧化功能;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够,智能感知与识别功能、智能分析与决策、智能控制与执行等覆盖不全,面对当前智慧电厂推广这一新的目标和要求,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信息化系统较多,各系统单独运行,存在“信息孤岛”,数据交互存在瓶颈,工控系统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性能指标存在差异,未建立统一的数据架构,现有信息化水平未能深度辅助工业运行,实现闭环控制难度较大。
深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
智慧生产。结合智能感知技术,建设发电机组一键启动模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运行优化模块、空冷岛智慧运行模块、空预器智慧运行模块、斗轮机智能化无人值守模块、设备故障诊断预警模块、智能巡检机器人模块、三维可视化电厂等,实现更高设备可靠性、更优出力与运行、更低能耗与排放、更好外部环境适应性、更高安全生产水平等目标。
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针对火电、新能源、供热不同的能量流特性,研究多能流建模和优化技术,开发建设“火电+新能源,供电+供热+储能”的智慧能量管理平台,实现煤机、风电、光伏、供热的集中智慧化管控。
智慧经营。建设竞价上网智慧决策、智慧燃料、智慧物资模块,实现生产成本更低、企业效益更好。
根据电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和市场信息,结合电厂和机组的成本分析,为电厂竞价上网提供决策分析,能够实时地计算出发电成本,正确地预测生产成本变化趋势,为控制成本提供准确的依据,为报价工作提供多种辅助决策信息,得到比较高出力的、最低风险的报价建议。
智慧燃料是以大唐集团燃料“三大项目”系统为基础,包括智能分矿包装、自动合样归批、自动制样、自动存样、自动化验等装置,实现采样、合样、送样、制样、存样、化验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慧物资是将二维码打印技术、无线智能终端识别技术、移动应用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应用到仓储作业各环节中,快速完成物资的货位存放指引、到货入库上架、库存盘点记录、领料出库登记等业务操作。
智慧管理。利用5G技术实现厂区视频图像、物联网数据、各类报警信息的专网高速传输和智能化处理,实现AI视频监控、智能门禁、人员行为分析、区域告警、烟火探测、访客管理、车辆管控、入侵报警及外围人员管控等功能。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检修现场的实践,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统计检修人员信息并规范检修人员作业行为,通过AR远程专家诊断功能对现场检修技术难点进行指导。利用3D建模、AI智能图像分析技术,替代当前主流的传统网络、模拟工业电视,实现火电厂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图像分析。利用技术创新,实现智慧后勤管理,开发“智慧后勤”APP。建设数字化智慧档案馆,将档案数据信息资源、档案实体、档案库房、档案管理、档案应用信息通过5G网络有机融合。(作者系河北蔚州能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杨娜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