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经营管理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促乡村嬗变 绘振兴新景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9-05 15:00

黄海滨

  秋日的傍晚,太阳从西边慢慢落下,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香铺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气氛渐渐热闹了起来。村民汇聚,或散步,或打球,或遛娃,或唠嗑,随着音乐响起,“广场舞者”们也踏着节拍跳出欢快的舞步。

  他们的身旁,清澈见底的白沙河静静流淌,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延伸,连绵成片的稻田随着徐徐清风波浪起伏,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自驻村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带领党员群众,通过建队伍、做产业、办实事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建强队伍,筑牢堡垒

  初来乍到,该公司驻村工作队从党员的学习教育抓起,驻村第一书记坚持每季度为全体党员讲1次党课,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赴金寨烈士纪念馆、大湾村等开展主题党日,推动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

  为解决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问题,该公司驻村工作队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经多方协调,成功引进1名“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年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平均年龄从40岁降至34岁,大专以上学历从40%提高到80%。同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村干部、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毕业生、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3人,为村支部注入新鲜血液。

  在日常工作中,为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结成帮扶对子,实行AB岗,手把手教思路、教方法。同时,建立村干部与村集体经济联结双赢机制,每年从村集体经济利润中拿出一小部分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鼓励大家努力干事创业。

  “以前,到村委会基本上找不到干部,村民对上级政策也不清楚。如今,村干部作风变了,班子凝聚力、执行力强了,村委会成了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老党员漆学刚深有感触地说。

做好产业,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桑蚕养殖、中药材种植、红薯粉丝及茶叶加工等特色产业。”在经过充分调研后,村第一书记刘斌在村支部党员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在种植元胡这种中药材过程中,由于之前香铺村没有种植过类似药材,加之缺乏规模化种植资金。一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都持观望态度。

  为激发村民种植元胡的积极性,该公司驻村工作队首先与村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分析中药材市场环境,并带领他们前往外地调研,论证当地种植元胡的可行性、经济性。

  “你们工作队真心实意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我第一个举双手赞成,我愿意参与试种。”“我也愿意响应号召,支持你们工作。”工作队这一想法得到村干部、部分党员的大力支持。

  很快,经过第一年试验,生产周期较短、劳动量需求较少、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适宜的元胡优势凸显出来了,单季亩产值超过1万元,产生的经济效益让先行带头种植的党员、村民尝到了甜头,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纷纷参与进来。工作队又邀请来农技和中药材种植专家上门指导耕地、种植技术,联系生产销路,让村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种植积极性更高了。如今,香铺村的元胡种植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安徽省委编办、省政协办公厅派出的驻村工作队纷纷来村学习考察,准备引进发展该项产业。

  同时,该公司驻村工作队还立足香铺村实际,积极推进笋干加工、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让群众在本村实现就业的同时,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

  “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也让我们这些不便外出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仅仅上半年参与养蚕这一项工作我就收入3500元。”村民张红掰着指头算着一年的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

  2023年上半年,香铺村集体经济收入到达67万元,同比实现翻番。

办好实事,温暖群众

  “队伍强起来了,村集体富起来了,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建设好村级基础工程、为村民办实事。”刘斌一步一个脚印谋划着村子的发展蓝图。

  “大爷,午餐做好啦,今天咱们吃土豆烧肉、红烧冬瓜、牛肉炖豆腐和西红柿蛋汤,您可得多吃点啊。”2023年8月1日,香铺村老年食堂正式“营业”,该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边帮忙盛饭,一边热心关爱前来就餐的老人。

  百善孝为先,弘扬孝道,是“老有所养、老有赡养”的题中之义。而“民以食为天”,“孝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从“一顿热乎饭”入手。在入户走访过程中,该公司驻村工作队发现香铺村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老龄化十分严重,家中有70周岁以上老人的户数超过全村四分之一。如何让老人“食”有所依,尤其是高龄独居、失能偏远的老人吃上安乐茶饭,是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

  于是,该公司驻村工作主动寻政策、拉赞助、购设备,积极推动村老年食堂建设,让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

  “我和老伴身体都不太好,孩子都在城市上班定居,腿脚不方便也懒得做饭,有时候让邻居替我买点,有时候将就着吃点。”唐仲枝说,“现在有了食堂,我每天都来,有肉有菜有汤,新鲜又好吃,来了坐下就吃,啥也不用管,日子越过越好嘞。”

  如今,香铺村老年食堂每天中午有20多名老年人前来就餐,在满足本村老人就餐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让邻村老人共享养老发展成果。

  驻村以来,该公司工作队坚持常态化入户访民情,收集群众“微心愿”,制定为民办实事任务清单,责任落实到人,跟踪备案销号。累计争取惠民生项目24个,通过修路灯、打水井、修水沟、清污塘,让昔日的小山村道路通了、村民家里灯亮了、池塘里水清了、村民口袋鼓了,大家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现在村里基础设施齐全了,环境漂亮了,收入稳定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了!”脱贫户林承顺深情地对刘斌说,“这几年,你们工作队为村里花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办了不少实事,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优化完善支部规章制度,探索以乡镇为单位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统筹谋划秋蚕养殖......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将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结合村情实际,补短板、扬长项,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香铺村在美丽嬗变中不断绘就乡村振兴新景象。”刘斌在村“两委”扩大会议上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于彤彤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