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经营管理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一棵小小草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8-24 14:00

宋争

  在万物勃发的春季,草籽播种5到7天可发芽,南方50天、北方70天便可以长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草坪。但在深居内陆的新疆,自然环境严苛,生态环境脆弱,每一年春姑娘送来的短暂绿意,都被新疆人无比珍视着。特别是在具有高海拔、寒、旱气候特性矿区的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黑山、红沙泉煤矿,一棵小小草从草籽选苗、育苗、种植、生长,更是被捧在手心里精心培育、耐心呵护。新疆能源人为践行绿色发展观,实现矿区生态修复,从一棵小小草到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更是历经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播下种子,就一定会收获希望。今年7月,由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实施的“寒旱煤矿区开采扰动生态效应与修复关键技术”项目、牵头完成的集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先导项目“干旱生态脆弱区煤炭基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先后通过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及领先水平,并取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两项目通过在该公司高海拔、寒、旱矿区大面积的种植应用,对我国同类型矿区的生态精准预防与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数据参考和具体案例。

春播 夏种

  年产1300 万吨长焰煤的黑山露天矿,位于托克逊县西北边缘的黑山草原之上。托克逊县是全国唯一的“零海拔”县城,有着新疆第一春城的美誉。而黑山草原却恰恰相反,这里属于大陆性干旱及高寒气候,最高海拔4338.4米。特殊地理位置带来剧烈的气候反差,使得黑山草原常年平均气温 1摄氏度至-2摄氏度,山上与山下温度相差近20摄氏度!

  3月,当山下暖风吹开托克逊县满城杏花时,山上冰封雪冻;5月,当山下桑葚熟透、甜杏上市时,山上春寒料峭;6月,当山下姹紫嫣红开遍时,山上初萌的稀疏绿意只是如水墨画般黑灰色山体上不起眼的点缀,黑山煤矿的宿舍里依然需供暖御寒。“穿着棉袄上山冻脚、穿着裙子下山吃瓜”“人家有四季,黑山只有供暖季和不供暖季”,黑山员工常以此自嘲。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想要改造自然、播种绿色,而且重点是改造露天矿的排土场,谈何容易!

  而北缘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红沙泉、准东露天矿则是干旱荒漠矿区的代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风沙大、蒸发量大,加之戈壁沙土土壤贫瘠、含碱量高、植被成活率极低,生态修复工作同样任务艰巨。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露天开发不可避免地对土地、地下水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和损伤。煤矿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是植被-土壤系统的协同恢复,植被恢复可改善土壤质量,而土壤质量的改善也会促进植被的恢复。之前国内的矿山修复从植物、土壤、微生物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微生物-植物-化学添加剂三者联合,用于新疆高寒、高海拔、干旱煤矿区退化生态恢复的研究却几无报道。

  “我们积极与各大科研院校合作开展科研攻关,连年持续加大在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投入,共计投入科研资金1360 万元,在各矿区进行复垦复绿试验。”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科技中心业务主管李军权介绍道。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生态安全、就是守护美丽家园。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作为自治区国家能源安全发展示范型企业,实现矿区生态修复的决心、信心和耐心,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深培 厚育

  生态修复,制度先行。为致力实现生态环保目标,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在煤炭、电力、化工各板块基层单位均明确了生态环保归口部门,不断健全相关生态环保管理工作制度和办法,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安全环保部业务主管刘遵义说:“我们先后制定下发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生态环境事件调查处理规定》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权,近三年仅针对三大露天矿排土场绿化治理资金投入就在3500万元以上。”

  2014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以黑山露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为契机,启动黑山露天矿区开采扰动生态效应与修复项目,邀请新疆大学专家在北部卡车排土场到界台阶进行了复垦绿化实验工程。通过一年多对排土场地表取土试验和植被培育,实验初步获取了第一批基础性数据。

  但煤层开采扰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不清、生态需水量不足、生态修复难度大、生态要素现场观测不便等问题,困扰着新疆国能人和专家们。

  “我的家乡在南疆温宿县,地处沙漠边缘,也是对绿色特别向往的地方,年年春天都植树造林、防尘治沙,现在整个县城已是一片绿洲了!”环保专工陈程自入职黑山矿工程生态环境部,就一直从事生态修复工作。“但没想到在黑山矿种活一棵草这么难,光选种育苗就是两、三年!”

  2018至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再次邀请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寒旱煤矿开采扰动生态进行专项研究,并根据专家提出的第四系松散层-露天排土场地下储水策略,对各矿区进行功能规划分区改造,建设外部水源工程,保障生产、生活和绿化用水。期间,研究组先后在黑山矿排土场验种植了冰草、苜蓿等植被。其后两年间又多次进行复垦绿化实验和绿化补种。同时,在矿区施工驻地、工务队场区、生活福利区进行试验性种植苜蓿、油菜花、柳树、松树等植物。

  至今,该矿总绿化面积共计1200亩,并配套建设了滴灌管路,绿化用水全部为生活污水处理站取水,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成果。

希冀 展望

  谁不爱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谁不喜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绿色发展,就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上谋划发展蓝图,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通过在黑山前后两次、连续近十年的示范试验,经过多方专家反复多次论证和调研、实验等工作,最终研制出适宜于寒旱煤矿区的新型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筛选出适宜寒旱区生态修复的植被。寒旱煤矿区开采扰动生态效应与修复关键技术项目共获取各类生态数据3万余条,矿井水利用率提高30%,试验区植被覆盖率超过80%,节省生态成本8810万元。同时,开发了矿区生态远程智能监测平台,实现生态监测数据与植被长势的在线监测。

  2019年启动的干旱生态脆弱区煤炭基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项目,则通过对干旱荒漠区红沙泉矿区水资源、土壤、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特征和基于本土特色生物资源生态修复与工程修复技术研究,甄选出适宜干旱荒漠区生态修复优势植物,在红沙泉露天矿进行了100亩的示范种植实施,成活率达80%以上。

  以上两项研究成果揭示了高寒高海拔露天煤矿限制生态环境恢复的影响机制、研发了层状土壤重构及水分运移调控技术和微生物-有机肥联合强化土壤质量提升及植被恢复技术,可用于煤炭绿色开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我们矿主要是开展生态环保综合提升整治工程,”乌东煤矿环保科科长赵培松说。“针对历史遗留的采坑排土场分两期进行了生态修复绿化,共计投入5979万元,计划今年9月中旬全部施工完成。”

  不仅在黑山、红沙泉煤矿等项目试验矿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本着“应绿尽绿”的原则,在乌东、屯宝、宽沟煤矿实施了生活福利区和工业广场绿化项目;在准东露天矿实施了矿联道路生态提升及排土场绿化项目。截至2022年底,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各矿区总植树造林面积5141.37亩,种植乔、灌木71万株,极大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乌东、准东、红沙泉、黑山、宽沟煤矿先后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库。

  从阿尔泰到昆仑,从伊犁河到塔里木,水更清、天更蓝,戈壁变绿洲,荒漠变林海……随着新疆绿色版图的不断扩大,新疆能源人正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共享”五要素为引领,主动作为、积极融入新疆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之中、绿色发展理念之中。

  “黑山,我要把你变成绿色的!”这是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以黑山煤矿生态修复事件为蓝本拍摄的名为《一棵小小草》微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以陈程等环保工作者为原型的主人公站在露天矿排土场上,对着苍茫远山发出的呐喊。

责任编辑: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