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变革跑出一体化“加速度”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2-11-02

变革跑出一体化“加速度”

——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状态修”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高质量发展篇

中国能源新闻网通讯员 冯韶新 李雷 王文刚 贾宇翔

  9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首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上,传来喜讯,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凤伟荣获詹天佑成就奖。

  这是我国铁道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充分肯定了国家能源集团在我国重载铁路货车智能运维领域的变革成果

  康凤伟表示,两年来,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积极推动重载铁路货车修程修制改革,持续优化货车检修从资源驱动型转向数字驱动型,实现了重载铁路货车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运维检修模式,有效缓解装备检修维护与铁路运输效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集团运输板块一体化运营效率,是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响应国家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成功实践,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具有里程碑意义。

  基于“治已病、防未病”动态清零的安全之道、以“数”为媒的效率之道,“状态修变革跑出了一体化加速度,为以“安全、效率、效益”为主要内涵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动能。

  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状态修下的效益如何?

  前文阐述了状态修的安全和效率密码,相信大家已经从中看出端倪,效益是安全基础上、效率驱动下之使然。

  该公司生产技术部技术负责人范文明说:“‘状态修带来的综合效益是非常大的,综合检修成本明显降低,劳产率有效提高

  与计划修相比,状态修对修程修制进行了系统的优化,不再以固定到期模式开启修程,而是在摸清零部件失效规律的前提下,科学研判关键零部件状态,结合运行里程进行扣修,对各级修程修理内容进行了科学调整,减少过度修与不足修,实现车辆高品质运行。

  肃宁分公司黄骅港列检作业场检车员韩少勇介绍说:‘状态修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列检作业模式变化带来效益,现在作业场每天技检近80列车才更换20块闸瓦,和过去一列车更换的数量是一样的,磨耗到限的闸瓦在状态修时得到批量更换,各类离散性故障得到及时处理,大幅缩短了列车技检时间,降低了检车员的劳动强度

  范文明说:“以前,车辆定期检修时必须更换的紧固件就多达十几种,一般都是铆接和电焊过的配件,拆开之后就不能再重复利用,尤其是高强度的螺栓与拉铆销费用很高,每辆车费用在700元左右。状态修通过科学分析,摸清配件的磨耗以及损伤规律之后,避免了重复的分解组装和配件的浪费,每辆车仅拉铆销和紧固件的费用可降低800元左右,这一项费用年节约1000万元左右。两年来,整体检修成本节约高达8720万元,省下的就是赚来的,这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状态修实现了使用寿命期限内大幅减少扣临修数量,日均减少扣临修车10列,由此可增加运力525万吨,增加收入4725万元。伴随主力车型周转时间大幅下降,全综合周时从2020年10月4.22天减少为2022年10月的3.71天,相当于在不新购车的情况下提高了运力。以单价73万/辆计算,减少直接购车成本44亿元。

  采访了解到,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固定场所检修的各级修程,优化工序多达92项,其中可直接取消重复作业工序9项,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工序83项,各级修程的维修工时实现大幅缩减。

  工序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和人员配置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以前实行计划修时,仅给段修修程的物资配送员就有30多个人,需要电瓶拖挂车、叉车、堆垛车每天忙忙碌碌地不停,有时候都指挥不过来,稍有疏忽就影响了车间的生产进度。从去年开始,工作量逐渐降了下来,尤其是在进行状态修Z2级修程检修的时候,仅必换件类的配件就减少了80%左右。”沧州分公司物资配送管理员冯康健说,“物料配送人员减少了12人,降低40%左右的人力。”

  检修车间转向架班组工长刘海峰说:“以前计划修的时候,转向架检修要求所有配件都得分解开,大拆大卸之后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再重新进行组装一次,这一拆一装就需要八九个人进行协同作业,效率特别低。实行‘状态修之后,通过在线监测和自动测量双重把关,省去了反反复复的拆装作业,不仅减少了作业量,也节约了成本,现在我们班组的生产组织越来越顺畅,故障率也越来越低。”

  状态修有效减少车辆临修作业,使列检作业人员得以优化,该公司在线检修列检作业人员优化103人,每年仅人工成本节约就在1500万元以上。

  翻开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十四五规划”,未来几年内,该公司将实现卸车后“一站式”人工技术检查的列检布局目标,19个列检作业场减少至7个,优化减少列检委外队伍约1000人以上,减少50%以上,委外成本年可减少1.5亿元以上。

  这都是状态修的变革带来的效应,有效驱动了企业内生动力,助力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这种高质量,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通过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的创新实践,为兄弟单位乃至一体化整体高质量运营注入了新的增长极。

  黄骅港务生产指挥中心负责人孙国立说道:“最近两年来,恰逢能源保供关键时期,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装备公司实行‘状态修后,提供了充足且性能稳定的货车车源,保证了黄骅港年卸车量不断实现突破,2021年达2.16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周小博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Copyright © 2001-2022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江蓬新 010-522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