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17 15:07
——建设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综合项目侧记
董卫强 马小川 冯端阳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一阵微风掠过陇东高原,黄土沟壑间悄然铺开一幅流动的动人画卷。群山与银线辉映间,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核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综合示范项目B1、C1集电线路工程特高压线路在蓝天白云下宛若成串的珍珠,正在将潺潺绿电源源不断地“闪送”至千里之外。
作为“陇电入鲁”工程中陇东新能源外送的“主动脉”,陇东集电线路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承载着改善地区能源格局、推动绿色转型的重大使命。电建核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建设者坚持“干项目有策划,干工作有标准”的工作理念,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为陇原与海岱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聚势赋能。
电从远方来
中午时分,陇东集电线路项目技术负责人于新军从施工现场回来,裤脚上还沾着泥土。“连日的阴雨终于停了,下一步的施工计划可以往前赶了!”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眼前这条长达411千米的绿色能源输送长廊,穿越4个乡镇10个村,包括铁塔组立1022基。
陇东地区地处西北内陆,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却长期面临着资源富集但能源外送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而山东等北方经济发达省份用电需求旺盛,在“双碳”目标下对绿电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脚下的风光资源转化为咱们家乡的发展动能。”项目负责人蔡湖涛介绍。
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交叉跨越密集以及铁塔组立技术难度高等重重困难,接连考验着集电线路项目每一位建设者。项目管理团队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以安全管控为重点,将整体任务目标进行科学分解,精心组织施工,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措施,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技术、造价等总体情况。
银线空中架
横跨黄土塬间的集电线路工程,正加速形成一条带有中国电建印记的电力动脉。在陇原沟壑纵横的腹地,陇东集电线路项目建设者用足迹丈量着大地的肌理,他们踏破千沟万壑的阻隔,让求索的脚步在黄土高坡间蜿蜒成路。
工程导线架设分为26个放线区段,交叉跨越达百余处。项目部对所有跨越点进行多次现场复核,精细制定跨越方案。针对每一项高风险作业,安排专人盯守,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将施工现场的责任具体划分到各班组和个人,做实做细各项安全工作,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工程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安全盾牌,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
面对线路基础多,施工队伍分散、点多的情况,项目部对重要工艺制定样板,固化应用,在全线同时推广。“通过样板引领,确保工艺过程成优、一次成优。”正是项目部的科学组织和部署,保证了各个区块齐头并进。此外,陇东集电线路项目创新采用智能化和机械化施工装备,建立无人机飞检机制,从而实现了安全管控有序、质量一次成优。
阡陌银线下,遍布着建设者攻坚克难的足迹。通过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收集资料、数据测量、分析整理后,项目团队借鉴以往湿陷性黄土区域施工经验,就工程施工组织专题研究,拿出了有效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对人力、工器具、机械设备等进行全方位的部署安排。
在导地线架设攻坚期,陇东集电线路项目团队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开展全面风险复勘,精准识别隐患,优化施工方案,同步完善安全体系和应急措施,全方位筑牢安全基础,做到进度与质量齐头并进。凭借着管理赋能与匠心坚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攻坚答卷。
前不久,经过14个月的风雨兼程,在电建核电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华能庆阳B1、C1项目35千伏集电线路工程顺利完工。一座座铁塔在陇东大地巍然挺立,一条条银线在空中架起电力天路,勾勒出一幅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见证了电建人辛勤的汗水,彰显了他们的奉献与担当。
党旗别样红
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核电铁军”党员干部冲锋的身影。开工伊始,电建核电公司党委与华能陇东能源公司党委开展了“党建共建赋新能 携手共进促发展”联建活动,全面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攻坚”工作格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党总支设立了庆阳片区党员责任区,党总支书记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每月现场统筹调度,成立跨职能专班,建立“日保周、周保月”三级进度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重点工程高标准履约。
针对地基沉降难题,党员技术骨干带头研究复合地基处理工艺,完成千余根桩基施工,为工程筑牢“地基防线”;针对施工道路塌陷,党员带头凌晨奔赴现场,清理淤泥、回填石料,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打通了施工“生命线”;在集电线路百余处跨越施工中,党员责任区细化跨越方案,安排专人盯守高风险作业,创新应用新型放线技术,成功确保26个放线区段安全高效完工。
党旗飘扬,银线绵延。庆阳党员责任区组建了党员技术攻关组,总结提升工艺;电缆敷设、防火封堵等关键工序实行“先定样板、再全员交底”方案,由党员先锋队进行质量策划、工艺指导。责任落实到班组,营造全员重质量、全员控质量氛围,把政治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组织力转为执行力,技能比武与岗位练兵结合,在项目上下形成了“党员领跑、全员奋进”的局面。
如今,仅需0.003秒,来自陇东的绿电便在瞬息之间伴随黄河奔腾的波涛,从遥远的西北山区直抵齐鲁大地。华能庆阳集电线路的顺利投产不仅对落实“西电东送”国家战略、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成为了为能源转型贡献电建力量的生动例证。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