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1 14:28
江苏江阴是“中华游圣”徐霞客的故里。三百年后,中国能建江苏院(以下简称“江苏院”)的能源工程建设者们,传承“探人所未知,达人所未达”的霞客精神,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继2023年凤城—梅里实现长江大跨越之后,江苏院又成功中标江阴利港2台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发电主体工程及附属生产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建设者们正以“霞客速度”冲刺2025年底投产目标,这座总装机600万千瓦的电厂不仅将成为江苏省容量最大的电厂,更是在长江之滨掀起一场技术突破与建设效率的双重风暴,让中国能建的“速度与激情”在这片热土上持续奔腾!
纸上精雕细琢 现场严丝合缝
“一举夺魁!”,是对江苏院“技术掌门”葛小丰电脑里十五版江阴利港项目迭代方案最有力的加冕。这位统领过多个百万机组设计的“技术控”,以“落笔即精品,出手即巅峰”的极致严谨,数度将自己牵头完成的总平和主厂房布置方案推倒重来。“热力系统效率每提升0.1%,机组三十年寿命就能多减碳40万吨,必须再降煤耗!请各工艺专业进一步优化,我们要做就做到世界先进水平!”葛小丰在深夜的技术研讨会上说道。自华能巢湖、华电句容的荣光后,一场百万机组技术革新的浪潮,再次在这位行业领军人物的笔尖奔涌而起。
“这不是普通的工程协作,而是一场‘资源会战’。设计采购一体化是利港项目的‘中央指挥部’——‘战场级响应’打掉进度停滞点,让图纸、订单、施工三路纵队同步冲锋,实现庞杂资源的‘秒级衔接’,破除‘进度死结’。”设计采购总指挥吴怡卫强调。最终,设计团队通过172项关键设备的精准选型匹配设计参数、1075册施工图的动态协同编制、28次关键技术方案的联合推演,从设计端为项目抢出30天黄金工期。
“搞定了!”汽机主设唐汉杰飞速调整抽汽管道应力曲线,三维模型瞬间切换至第七版优化方案;“高难度电缆敷设可以实现!”电气主设陈海锋果断回应;锅炉“金刚”邵亮与总图“女诸葛”胡小芳正为锅炉尾部布置方案激烈讨论;设计经理黄慧率队两次封闭攻坚。团队以日行百里的“霞客速度”冲锋,数周内高效产出100余册技术规范书(超20000页),输出精度达“毫米级”的核心施工图。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利港项目跑出“加速度”的又一核心圭臬,其精髓在于确保设计与实施严丝合缝、精准咬合,从“烟道先塞进炉架”的奇思妙想,到“主厂房钢梁采用插入式节点”的精妙设计(优化30天工期),再到“煤仓间屋面行走汽车吊”的模拟测算,每一次创新优化都力保蓝图完美落地;实现图纸与进度无缝联动,交付节点精确至小时;注重细节与管控高度契合,“纸上精雕细琢,现场严丝合缝”,为工程质量筑起不可撼动的铜墙铁壁。
提前预判风险 化解潜在危机
在中国能源建设的版图上,百万千瓦机组项目始终被视为检验工程管理的“终极考场”。对刚刚斩获“中国能建十大杰出项目经理”的郝青松而言,这项江苏院迄今承建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总承包项目,更像一场不容有失的战役。
郝青松早已是创造进度神话的骁将。此刻,面临全国电力建设高峰期的设备供应困局,他毅然坚信项目管理信条——“不预判风险的项目经理,只能疲于救火”。
郝青松亲自负责关键设备的催收工作,将核心装备按风险等级划分,最高级别设备由他亲自管控。上海某大型制造厂的生产线上,工人们熟悉了这位“每月至少报到两次的项目经理”。节假日,他仍然带着技术团队蹲守车间,紧盯高压加热器、小汽轮机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动态和质检数据。
他拒绝“以会议落实会议”,而是每周雷打不动地在利港项目现场组织“穿透式设计会”,直接对接设计团队,甚至细化至图纸上的管径参数与现场施工适配性。一次,他发现循环水管道布局与总图道路布置存在隐性冲突,当场召集设计、施工负责人调整方案,避免了后期返工的风险。
从锁定供应链风险,到穿透式管理设备催交,再到打破常规的组织模式,郝青松用精准的战略思维,将潜在危机转化为项目推进的强大动能。
铁军奋起勃发 续写能源篇章
“砰!砰!砰!”钢结构吊装的撞击声如战鼓擂动,昼夜不息地回荡在利港工地上空,成为项目团队攻坚的冲锋号,团队成员个个摩拳擦掌,向着2025年“双投”目标发起冲击。
“人形调度中枢”王淮,手机永远处在震动状态,晨会还没结束,施工方的电话就已经冲了进来;除氧器吊装协调刚落地,业主的图纸变更需求又紧逼而至;监理的桩基进度质疑还在耳畔,人已冲向交叉作业的路口。“协调不是说出来的,是跑出来的!”王淮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他的轨迹就是项目进度的实时投影。
“物资尖兵”牛永杰是工程保供的“排头兵”,他带领物资保供团队建立“日跟踪、周盘点、月总结”的动态管控体系,将设备材料供货周期整体压缩15%以上,关键路径物资到货及时率保持100%,助力项目实现“零待料”施工的优异成绩。
“安全鹰雁”李飞每天穿梭于高耸的烟塔与林立的钢架间,以敏锐的目光捕捉每一处隐患,项目开工至今保持“零事故”纪录,用责任与担当守护每一位建设者的平安,护航工程顺利推进。
“铁算盘”接玲玲,她的Excel表里藏着整个项目的“经济密码”,凭借精准的预算控制和全过程动态管理,将项目成本严格管控在目标范围内,同时优化资金支付策略,实现项目全周期资金高效运转。
当城市的灯光渐暗,项目部的会议依旧火热。“不可能”“办不到”等字眼从没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团队总能把每个看似无解的难题,转化成清晰可行的解决方案。当江苏院能源建设者的身影融进焊花闪烁的夜色,又一座能源丰碑即将在这片热土崛起。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