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7-07 16:29
——电建核电公司苏能白音华项目除氧器吊装侧记
董卫强 常浩天
7月3日中午12时16分,由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核电公司”)承建的锡林郭勒苏能白音华电厂2*66万千瓦项目1号机组汽机厂房固定端传来喜讯—重达110吨的1号机组除氧器吊装成功并顺利拖运就位,这为后续工程节点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音华项目除氧器准备吊装。
谁能想到,这次除氧器的吊装拖运作业堪称行业内的一次突破,其难度与复杂性说是大件吊装的“史无前例”也不为过。胆壮气豪“擒巨鲨”,英勇善战的电建人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吊装过程中的一个个“堡垒”,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苏能白音华电厂项目是国家能源局督办的重点保供项目,同时也是苏蒙两省重大能源类合作项目。作为“锡林郭勒盟至泰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源点,项目采用煤电一体化坑口电站模式建设,承担着保障江苏电网需求、促进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电建核电公司的项目团队将高质量,高履约作为首要目标,全力以赴的推进工程进度,
除氧器作为火力发电水汽循环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的吊装就位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1号机组除氧器吊装作业实施前,汽机厂房已完成封顶施工,这一阶段性成果虽标志着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但也给除氧器的吊装工作带来了棘手的难题。
白音华项目除氧器正在吊装。
面对上述挑战,电建核电公司机械化工程公司吊装团队秉持攻坚克难的精神,多次深入现场开展实地勘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经过缜密分析与研究,最终制定了先将除氧器抬吊至31.95米穿装口处,再利用楼板钢梁将除氧器拖运至基础位置,待除氧器转体后再将除氧器吊起,二次铺设滑道拖运就位的方案。
敢与“庞然大物”共起舞
在本次吊装拖运工作中,除氧器总重达到110吨,罐体长26.136米,罐体直径4.056米。在地面将除氧器整体组装完成吊装至31.95米滑道上,除氧器顶部距离穿装口框架梁仅有不足5公分的距离,这要求吊装人员对于精度把握十分之高,不亚于一次工程中的“穿针引线”。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电建核电公司机械化工程公司吊装团队精心策划、科学组织,制定了极其详细的吊装方案,并结合CAD制图对吊装路径进行预演,在确定方案切实可行后,一场毫米级的“战役”准备打响。
2025年6月30日下午14时,随着对讲机中传来一句:“开始试吊”,标志着1号机组除氧器开始吊装。在机械化工程公司王东王书记的指令下,机械化工程公司副经理、施工负责人王应库迅速组织起重指挥与机械操作人员开始吊装。除氧器在吊装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稳定,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现场气氛紧张而又有序。除氧器到达:装口后,吊装人员凭借精湛技艺,在误差仅5公分的严苛条件下,一次吊装即精准到达预定位置,顺利完成预定计划。本次吊装工作历经4小时16分钟,整个吊装过程安全、高效、精准,为后续除氧器拖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匠技艺彰显“工匠精神”
在除氧器拖运过程中,31.95米层楼板钢梁未处于同一直线上,吊装人员通过多次调整“铁鞋”位置,确保除氧器承载力始终位于楼板钢梁正上方。针对除氧器转体困难这一难题,吊装团队迅速组织现场人员召开“诸葛亮会”,凭借他们多年的吊装技术和吊装经验,经过精确测量、认真分析,迅速形成了一个最新的吊装施工方案。
白音华项目除氧器吊装团队。
吊装人员采用屋顶开设吊装口的方法,通过160吨塔式起重机与350吨履带式起重机协同作业,将除氧器进水口管道中心线与水平面转至水平,并抬高1.7米,在设备悬空的紧张间隙,通过液压搬运车将滑道拖运至除氧器正下方,二次铺设滑道,通过卷扬机牵引,将除氧器拖运至安装位置。至此,电建核电公司吊装团队不畏艰辛,经过60小时的连续鏖战,终于完成了除氧器吊装就位的艰巨任务。
在吊装施工日志的结尾处,电建核电公司机械化工程公司副经理、吊装大师王应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吊装,我们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精准把控施工过程,加上团队的紧密配合,60小时的连续作业,顺利完成了本次吊装工作。
轨道与钢梁的完美对位,除氧器与滑道的精准对话,是电建吊装工匠们几十年来深耕积累的技术自信。一次次起重机械的起钩落钩、一次次铁鞋位置的调整,一个个整日坚守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建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品质和专业实力。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