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发电频道

“煤粮”从这里远航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2-07 16:28

刘建玲

  “‘程瑞8’轮现在抓紧备车,准备靠泊402。”

  “船上一切正常,马上备车。”

  ……

  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当记者走进黄骅港务调度室,对讲机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声音。临近春节,煤炭运输第一线的黄骅港作业现场依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满载乌金的列车呼啸入港,往返海面上的货轮也如往常一样穿梭在港与港之间。

  调度室值班计划员杜玉鹏此时正在生产工作群里发布今天的设备维修项,有项目内容也有预计维修时长。今天一共有7项设备维修,1项是月计划内的,2项是周计划内的,4项是新增计划外维修。

  “今天进车相对少一些,就多安排翻堆线的设备维修,所以新增了这4个维修项目。”杜玉鹏介绍。

  为了保障煤炭的安全高效运输,黄骅港务多采用“见缝插针”式的维修,利用作业间隙安排合适时间的维修项目,既保障设备健康运行,又保障有效的生产作业时间,可谓双赢。

  黄骅港是陕西、山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第一大出海口,每年有两亿吨煤炭由这里下水出海,占全国煤炭总下水量的近30%。平均每天煤炭运量约60万吨,约可发电48.8万度,能够满足4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

  “2023年上半年黄骅港的装船欠量高达403万吨,我们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实施了‘10+10’能源保供机制,依托集团一体化运营优势,最终完成了全年2.1亿吨的煤炭下水量的目标,并且连续5年位居我国煤炭下水港首位。”杜玉鹏自豪地说。

  记者详细了解了杜玉鹏提到的“10+10”保供方案,内容很丰富,包含10项创新机制和10个关键点,大到一体化协同,小到督排水,事无巨细地针对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关键点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化动作。其中有两项引起记者的关注,一是7天气象信息精准预报机制,黄骅港务与地方气象局达成合作,实现了7天精准气象服务和72小时逐小时预报。

  杜玉鹏说“别小看这项工作,精准掌握天气变化对于港口生产组织有巨大帮助,在大风大雾来临之前做好船舶调度,提早进出船,可以大幅度降低恶劣天气封航造成的生产影响,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窗口期,抢准时机组织船舶进出,缓解长时间封航造成的港口储煤压力。”

  2023年下半年黄骅港务成功应对24次292小时封航影响,有效化解三次92小时长时间封航堵港风险。

  还有一个建立“港前+港池”双待泊区的机制同样引起了记者的关注。黄骅港务与地方海事局协作,在防波堤口门以外、航道北侧区域以及港池内划定两处进港船待泊区,用于船舶临时待泊。在航道空闲时将计划进港船舶提前航行至待泊区,待满足进港条件时即可直接进入航道,改变以往由锚地长距离上线的进港模式,大大减少船舶进港距离,每条船可节省1小时的时间,有效提高了船舶进出港交通效率和泊位利用率,仅1月份利用港前待泊的船舶就有29条,节省29小时的船舶进港时间。可增加23万吨的有效装船时长。

  优质的机制+精准实施是黄骅港务保持煤港引领地位的法宝。1月份,黄骅港务紧跟集团一体化调运步伐,完成煤炭下水量1881.4万吨,同比增长13.2%,创开港以来同期最高纪录,为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电厂“储足煤粮”。春节假日期间,黄骅港将持续发挥重要枢纽港作用,24小时不间断运输,为保障全国人民用电用暖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责任编辑: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