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15 16:28
刘环 张慧 杨怀伟
10月13日,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武威换流站建设现场一派繁忙。作为我国首个特高压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该站自2025年3月主体工程开工以来,已完成全部混凝土建筑物封顶、高端防火墙结构封顶等关键节点,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技术创新实现“双八百”跨越
甘肃—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工程首次实现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双八百”(±800千伏、8000兆瓦),新能源接入容量超千万千瓦,达到国际先进工程的5倍。项目应用了4500伏/5000安IGBT器件、最大容量柔直阀塔、世界单容量最大换流变等创新设备,大跨网架结构阀厅、超高防火墙等设施均创行业纪录。
国网特高压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宁表示,面对诸多首次应用的技术挑战,建设团队与设计单位紧密协作,持续优化施工方案。“例如阀厅地面沟道布置经过优化,既满足电缆敷设需求,又提升了施工便利性。在阀塔安装工艺上,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采用自下而上逐层堆叠的方式,对施工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攻坚克难破解建设难题
武威换流站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钢结构安装总量达1.1万吨,是常规换流站的1.5倍;阀厅单片网架最大跨度94米,屋盖重达700吨;46.1米高的换流变防火墙创下行业新纪录。
“我们坚持全站一张图管理理念,推动各参建单位协同作业。”张宁介绍,面对设计图纸与产品供货的双重压力,团队优先推动共识部分施工,适当预留调整空间,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程怀宇补充说,针对网架安装高度较以往提升15米的新情况,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八点提升”方案,通过精确计算替换杆件及支撑架材料规格,确保结构安全。
科学管理保障工程品质
在沙戈荒特殊环境下,建设团队创新采用挡、盖、吹、洗等防风抗沙措施,强化临建区和施工机械防护管理。工程开工以来,已成功应对6级以上大风天气50余天。
项目经理张尔乐介绍,现场运用无人机开展常态化巡查,对防火墙和超高脚手架进行专项检查,构建起从发现问题到高效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安全体验区、安全文化墙、安全复盘会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创新打造“5V讲坛”培训平台,组织开展柔性直流技术系列讲座,为未来特高压柔直工程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光明驿站生活区的建设,为常年在外的建设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业内专家指出,武威换流站的建设经验将为后续藏东南—粤港澳、蒙西—京津冀等5个新建柔直换流站提供重要示范。这项工程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已具备规模化建设能力,为清洁能源跨区域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