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安全生产

国家能源集团绥中公司:雨季里,他们撑起“粮草”供给安全伞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22 15:38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何姗 梁成立)8月13日16时,刚停的阵雨让空气黏得像浆糊,路边的树叶挂着水珠沉甸甸地垂着,而国家能源集团绥中公司的煤场里,刚到的铁路煤被雨水浸透后,随时有落煤筒堵塞的风险。

  作为“一厂跨两网”的能源枢纽电站,绥中公司肩负着华北电网、东北电网的保电重任,4台机组大负荷运行工况下,3万多吨日耗煤量是机组的“硬性口粮”。可进入雨季,湿粘煤成了头号拦路虎:落煤筒内壁粘煤“结垢”速度比平时快上4倍有余,每小时都可能出现堵塞,一旦供煤中断,两大电网的负荷平衡将直接受到影响。这是燃料运行部党员先锋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16时30分,交接班室的黑板上,“今天清理53个落煤筒”的数字格外刺眼。“铁路煤含水率超标10多个百分点,落煤筒粘煤速度快。”白班组长秦国刚抹着额头的汗水泥渍,“刚才15A皮带机落煤筒又堵了,刚通开。”54岁的张红军攥了攥拳头,这是他当班的第29个雨季,党员就要在关键时站出来!他信念坚定,心里盘算着:“今天就算手磨破,也不能让锅炉‘断粮 '!”

  17时,各岗位刚接班,对讲机传来:“二期1号碎煤机粘煤严重,急需清理!”张红军带着方明伟冲进碎煤机室,刚停的雨让室内湿度近90%,煤块粘在衬板上像焊死了一样。“抓紧时间清理,锅炉等米下锅呢!”他打开头灯探进人孔门,热气混着煤蒸气扑面而来,钎子捅下去,水管冲上去,只留下个浅坑。张红军索性跪在设备旁,头和手从人孔门伸进落煤筒,一手握住胶管,另一只手用力捏着胶管头,让喷出去的水更集中、水压更大,并让高压水在落煤筒衬板与粘煤之间集中“力量”破开粘煤,汗水混着煤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滴,工服湿得能拧出水。突然“轰隆”一声,大块粘煤坠落在皮带上,他抹了把脸笑了:“通了!”这招还是以前雨季党员攻坚组琢磨的法子。

  21时10分,集控室的屏幕上,上煤量刚过6000吨,集控主值王冬警示:“C15A落煤筒堵了!”张红军抓起安全帽就跑,心里清楚:雨季保供就得打提前量,一路堵了另一路必须顶上去,这是党支部“双路保供”预案的铁规矩。此刻,主厂房集控室里灯火通明,值长正密切监控机组负荷,4台机组火力全开,源源不断向华北、东北两大电网输送电能。

  落煤筒里的湿煤已经板结,他踩着梯子往上爬。“张哥,换我来!”调度长李飞追过来,看着他后背的盐渍印—那是汗水干了又湿的痕迹。“没事,我熟!”张红军咬着牙用撬棍一点点捅着,每一下都带着劲儿,“雨季里,咱们党员就得是‘疏通器 '!”

  半小时后,随着煤流重新奔涌,二期A路恢复备用。他瘫坐在地上,摸出兜里的党员责任区手册,上面记着自己这个月第9次堵煤处理—这是燃料运行部党支部雨季保供党员先锋岗的必修课,从班前会的湿煤预案到班中的党员轮值巡查,每个环节都记录在册。

  0时40分,皮带秤当班数字定格在12292吨,日累计上煤量突破3万吨。张红军把消息发到群里,配了张大家汗湿的工服照片—那上面的盐渍像幅地图,标注着这个雨季里,燃料运行部党支部带领全员打赢的第63场“严重堵煤攻坚战”。

  凌晨1点的月光下,班后会大家集合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此时的落煤筒还在微微发热,筒壁上清了又粘的煤泥,正是雨季保供的日常注脚。作为“一厂跨两网”的能源保供“粮草官”,这群人早已习惯了与湿煤较劲:雨不停,他们的战斗就不停;只要机组还在转,党支部的旗帜就永远在保供一线飘扬。

  在这场迎峰度夏期间,正是无数个“张红军”的坚守,让能源供给线在高温与风雨中愈发坚韧,成为“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