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安全生产

国网甘肃金昌供电公司:输电“飞人”初体验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24 14:2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李鹏)2月18日,随着无人机机翼发出“嗡嗡”的轰鸣声,一台电动载人升降装置载着作业人员缓缓上升……国网甘肃金昌供电公司进入等电位的作业人员通过操作怀中的“小飞人”,从地面直接升到高空中的导线上进行消缺。

  据悉,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进出等电位作业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维护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中。具体来说,它结合了无人机的灵活性和电动升降装置的高度可调节性,以实现更高效、安全和经济的电力系统维护。

  操作中,无人机被用来将牵引绳抛投至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位置,该公司地面作业人员利用牵引绳将绝缘绳牵引至作业区域合适位置上,绝缘绳一端打结,另一端安装滑轮,采用绳结固定与滑轮配合的方式,将绝缘绳绳圈固定至作业位置。接下来,作业人员穿戴高空作业全方位安全带,使用电动升降机和后备保护器,进入强电场进行等电位作业,作业全过程采用“主绳+后备保护绳”双重保护。

  这个电动升降装置就是本次带电作业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班组使用的智能装备之一,电动升降装置也被称为“小飞人”。该公司运用“无人机+电动小飞人”等电位作业方式相比传统软梯等电位作业法在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系数上有了很大提升。

  此外,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作业效率,相比传统的人力攀爬方式,更快捷、准确地到达指定的作业点,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体力。增强作业安全性,使用电动升降装置可以将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地送达作业地点,避免了人员在登塔过程中的高坠风险,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减少人力资源需求,由于无人机和电动升降装置的高效配合,只需要一名检修人员即可完成作业,减少了人力资源的需求。提升作业精度,无人机可以精准地将绝缘牵引绳抛投在导线上,保证了作业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该公司人员使用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进行等电位作业,将高空作业人员从原来的3-4人缩减为1人,单次作业可节省2小时左右的登塔时间,实现作业安全的提升。运用“小飞人”不仅实现了输电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的智能替代,也是输电线路高空作业方式的一大转变。与无人机相结合电动升降装置进出等电位作业在提高作业效率、增强作业安全性、减少人力资源需求以及推动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责任编辑: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