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1-06 14:55
——特来电举行2026技术创新发布会
中国能源新闻网 见习记者 赵雅晴 记者 赵坤
当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深水区,充电行业如何突破“拼数量”的内卷困境,迈向“提质量”的全新阶段?
10月31日,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在山东青岛举行“2026特来电技术创新发布会”,面向行业发布了6款充电网新产品。与会嘉宾围绕AI充电模块、超充系统、数字化超充站、零碳园区新架构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商充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芯”与“智慧脑”:充电模块的双重突破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
在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充电设备的质量与智能化水平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作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心脏”,充电模块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充电网的整体运营效率。
会上发布的60千瓦AI自学习免维护充电模块,是我国首个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该类产品,可有效破解海量设备下的运维难题与效能瓶颈。
特来电功率与控制产品线总经理于越表示,该模块搭载完全自主研发的MCU芯片,将国产化率从99%提升至100%,摆脱对进口核心部件的依赖,确保供应链自主可控。
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该模块实现了从简单电源设备到数字化服务单元的转型,借助边缘侧自我状态感知与云端大模型协同,达成上线运能零损失”,于越指出,该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内置的“AI智慧大脑”,可针对不同车型自动匹配最优充电模式,7*24小时监控设备状态,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大幅提升运维智能化水平。

60千瓦AI自学习免维护充电模块。
“十分钟满电”:破解新能源重卡补能难题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新能源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但续航焦虑与补能低效,仍是影响其向全场景扩展的重要因素。
特来电发布的10千伏中压4兆瓦一体化全矩阵超充产品,通过搭载全新功率分配架构,配合全矩阵智能调度算法,最多可同时带动64把充电枪,解决充电功率增大后的离散化难题,显著提升设备功率利用率。
“配合兆瓦级液冷终端,该系统可实现单枪最大2兆瓦、双枪4兆瓦的充电功率,10分钟即可充满一辆新能源重卡,让电动重卡在补能效率上比肩燃油车,真正实现了‘油电同速’”,特来电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穆晓鹏介绍道。
“我们采用10千伏中压接入架构,通过充配电一体化设计实现‘一舱顶四舱’,同时,一次施工、一次接入、一次上线的运营模式,将传统建站周期由几个月压缩至3-7天,节省占地43%以上。”他表示。
同时,该超充系统预留了光伏、储能、V2G等标准化接口,支持场站未来向“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实现技术兼容与未来演进的双重保障。

充电网新产品展示区。
“预制舱”式超充站:重塑重卡充电场站形态
行业首个实现110千伏电压等级集成的百兆瓦超充站的发布,以“高压直供、大容量功率矩阵、全链路一体化集成”的创新模式,搭建能源传输“高速公路”。
“我们将特锐德20年高压电力设备的技术经验融入充电场景,以‘预制舱’重新定义超充站形态。”特锐德执行总裁周君指出,该超充站的核心创新在于将传统变电站核心高压部分高度集成至预制舱内,让超充站可直接接入电网主干,跳过多级电压转换环节,大幅降低能量损耗,实现“一个舱体即一座变电站”。
同时,其“像搭积木一样造变电站”的模块化理念,将传统3-4个月的施工周期压缩至2-3周,减少42%电缆用量与90%建筑垃圾。
会上,特来电还发布了光储充放+车网互动+虚拟电厂深度融合的园区零碳新架构、全场景智能化的新一代充电网数字化平台及超阶零碳数字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等充电网新产品。
责任编辑:刘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