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8 16:26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周倜然
金秋的京华大地,满载收获的喜悦。10月20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为能源领域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其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被列为“十五五”主要目标之一,并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专章部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五五”时期是我国能源结构实现根本性转变、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五年。党中央对能源领域的系统性部署,为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为强劲的“能源动力”。
低碳转型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介绍“十四五”成就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清洁电力供应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至50立方米以下,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亮。我国正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引领者。
能源转型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强调,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
这一坚定目标,不仅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更点燃了能源行业绿色变革的引擎。如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郑栅洁表示,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加快推进四方面举措:
首先,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建议》提出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主体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
其次,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一是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二是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三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做好产业的“加减法”:一手做加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一手做减法,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将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第四,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生产方面,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活方面,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倡导节粮、节水、节电和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产品。
“供给侧聚焦‘源头变革’,消费侧推动‘行为转变’。”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冀星沛表示。
“在消费测,要推动公共消费绿色转型,扩大绿色公共服务供给,规范消费领域绿色标准,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保障体系。供给侧与消费侧需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技术创新紧密耦合。以供给侧主动求变、消费侧积极选择拉动绿色需求,依托政策市场协同引导,形成合力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冀星沛说。
“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这是“十五五”时期能源发展的生动图景,也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创新育新绿色产业“黄金机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十五五”核心目标,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这四个方面来把握。
郑栅洁介绍,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能源科技创新取得迅猛发展。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面向“十五五”,对于技术密集型的能源领域而言,科技创新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变量,也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能源转型将催生巨大市场。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已约11万亿元,据权威测算,“十五五”期间这一规模有望实现翻番乃至更大增长。这也将为储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新兴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核聚变能领域为例。我国在该领域虽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已成为国际聚变研究的重要力量。在聚变能相关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近年来国内外众多企业、商业资本等加入到聚变能研发、投资中,行业热度持续提升。
这其中,既有“国家队”——中国聚变公司的成立,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在积极布局,为整个核聚变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新奥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入聚变能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新奥能源研究院院长刘敏胜向记者表示说:“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公司持续坚定看好聚变能未来发展前景,将一直持续加大投入,布局相关技术研发。同时,民营企业灵活性强、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也能够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迈向新征程,能源行业正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构筑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变革中,中国正从跟跑者、并跑者向领跑者转变,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