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中国客户端 时间:2025-10-24 20:04
——访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瞿晓铧
中能传媒记者 冯聪聪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的新能源企业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和引领者。从2001年创立至今,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以下简称“阿特斯”)已走过24年历程,从最初的光伏产品制造商,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间隙,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瞿晓铧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专访,他不仅带来了对能源未来的思考,也带来了阿特斯最新的技术成果——SolBank 3.0储能系统,他表示,阿特斯从“产品出海”走向“价值出海”,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光储融合,重构价值
尽管美国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释放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能源政策风向,但在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现场,来自全球的能源部长与国际组织代表依然共聚一堂,“我感受到的最强烈信号,就是碳中和依然是人类的共同目标与坚定共识。”瞿晓铧开门见山地说道。
在瞿晓铧看来,“融合与价值重构”是能源领域当前阶段最贴切的关键词。他进一步解释,过去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各自为战,如今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从1%–2%提升至5%–10%,单一能源形态已难以独立支撑系统稳定。发电具有间歇性的光伏,必须与储能系统结合,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实现能源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化,才能实现24小时稳定供电。
阿特斯早在十多年前便开始布局光储融合,如今已形成从电芯制造、系统集成到全面验证的一体化产业链能力,年产能达20GWh。瞿晓铧介绍称,2024年,阿特斯储能交付量超过7GWh,订单储备达91GWh。
在全球化战略方面,瞿晓铧将阿特斯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0阶段是产品与服务的全球覆盖,2010年前后已实现对全球近100个国家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布局;2.0阶段是制造的全球化,阿特斯在中国、越南、泰国、巴西、加拿大等地设厂,近年来更在美国达拉斯、印第安纳、肯塔基等地建设制造基地,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3.0阶段则是产品与服务的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段瞿晓铧透露,在如今的3.0阶段,阿特斯正在为北美地区的AI算力中心设计光储一体化供电方案,探索电力服务与数字基建的深度融合,且公司已设立“人工智能首席协调官”职位,推动AI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创新应用,为未来的4.0阶段做准备。
技术破局,厚雪前行
在储能领域,阿特斯不仅是早期的技术探索者,更是项目实践的先行者。瞿晓铧坦言,阿特斯的发展路径并非追求爆发式增长,而是注重稳健与差异化。从年交付2GWh到如今的9GWh,公司保持年均30%–40%的复合增长率,但在瞿晓铧看来,“真正的长坡厚雪”在于能否持续为社会提供清洁、平价且稳定的电力。
阿特斯将光伏项目中积累的系统开发经验成功复制到储能领域。早在2018年,公司就在美国加州签署了首个储能容量长期协议,为斯坦福大学等机构提供储能电力。当时,储能技术路线尚未成熟,团队对比了磷酸铁锂、三元锂、反流电池等多种方案,最终选定磷酸铁锂路线,并决定由中国团队主导产品开发。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阿特斯的全球化视野,也展现其技术路线选择的前瞻性。
如今,阿特斯的核心储能产品包括大型储能系统SolBank和工商业储能系统Kubank,均获UL、IEC、GB等国际权威认证。在本次论坛上,阿特斯展示了最新推出的5MWh储能柜和8MWh灵活装卸储能柜,以及面向高端户用市场的EP Cube产品。其中,EP Cube产品今年在美、日、欧等高端市场实现突破。这款产品可提供近20度电的储能容量,输出功率可达7.6千瓦,支持运行大功率电器,
瞿晓铧特别提到,储能系统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更要与电网接入、收益模型、项目融资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闭环。阿特斯在全球项目中积累的电网协同、金融模型构建等能力,成为其在储能领域构建竞争壁垒的关键。
展望未来,瞿晓铧认为,光伏与储能的融合不仅是技术路径,更是能源系统价值重构的核心。他预计,光伏发电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4%–5%提升至10%–15%,而储能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阿特斯将继续以“光储协同”为战略核心,通过国际化布局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推动能源系统向清洁、稳定、高效的方向演进。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