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中国客户端 时间:2025-10-24 15:24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CCUS分论坛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张栋钧
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能源企业开始加快降碳步伐。在10月23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全球碳中和愿景下的CCUS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能源领域企业的120余名代表,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以下简称“CCUS”)突破、产业协同及国际合作展开深度探讨。与会嘉宾形成一致共识: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CCUS技术的战略定位已从过去化石能源减碳的“辅助性备选技术”,跃升为多国实现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深度脱碳的“关键支撑手段”。
战略定位跃升:CCUS从“辅助备选”到全球深度减碳关键支撑
CCUS作为能源绿色转型关键支撑技术,是我国自主贡献里头说到的“工程碳移除”的主要内容,它一头连着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一头通向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在“稳供应”与“降排放”之间架起了不可或缺的桥梁。

国家能源局近年来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从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创新平台与协同机制等方面系统推进CCUS产业发展,我国CCUS技术已从探索研究、先导试验迈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一批标杆示范项目落地彰显加速态势。
“就在1个月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在华能甘肃正宁电厂圆满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正式投运,该项目年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中国华能副总经理李启钊在论坛发言时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华能将持续加大CCUS领域研发投入,在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政策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行业牵头作用。”
多年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样持续加大CCUS项目的规模化突破和产业集群建设。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中国石油将持续聚焦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三大盆地的“源汇匹配”(排放源与封存场地适配)及配套建设,力争打造三个千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中国石化充分发挥上中下游一体化优势,打造了CCUS全创新链技术平台,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

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张道伟在论坛中呼吁:“企业应主动担当,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早期项目示范,探索可持续的CCUS商业模式。”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CCUS已成为各国低碳转型的核心抓手。中国在CCUS领域的实践成果全球瞩目,‘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潜力更值得期待。”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首席执行官Jarad Daniels对中国CCUS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挑战与破局:全链条协同发力,构建CCUS产业化生态
尽管CCUS战略价值凸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业内人士客观指出,我国CCUS技术当前仍面临“低成本突破难、全链条协同弱、市场竞争力不足”三大核心挑战,制约产业向大规模商业化迈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中国石油与中国华能正在积极推进“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建设,旨在突破发展瓶颈,构建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该创新联合体将覆盖碳捕集、运输、利用到封存的全产业链建设,通过上下游联动,打通产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共同降低系统成本,提升整体效益和可靠性。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破局路径也提出具体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表示,在新的形势下,行业应构建碳中和下全能源与CCUS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此观点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不谋而合。他指出,我国CCUS产业正处在从“示范”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加速期,技术多元化为产业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示范工程规模化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潜力,为产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政策驱动力。未来,应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构建,加快产业发展。

中国石油勘探院副院长、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吕伟峰则建议,未来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各盆地封存潜力与排放单元数据库,联动碳汇碳源单位打造创新基地。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郭建春从产业落地与学科建设双维度献策: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油气、炼化、煤电企业合作,布局“CCUS+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集群落地;另一方面,加强碳中和、碳减排学科专业建设,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国际多边机制,打造碳产业共同体。
中国石化国际合作部总经理戴立起在发言中也透露,目前已牵头发起成立中国首个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搭建全球CCUS高端智库网络,为CCUS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生态。
除此之外,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25)》《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5)》等系列成果。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随着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深度运营、千万吨级示范基地建成投运、国际合作网络持续拓展,我国将进一步发挥技术引领、产业带动、标准输出作用,推动CCUS实现“低成本、规模化、高安全”发展,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