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观察 | 善用“资金活水” 浇筑绿色未来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10-24 11:28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能源转型投融资分论坛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衣韵潼

  驱动全球能源转型从理念迈向实践,资金作为核心支撑要素,目前仍面临总量不足与区域分布不均的双重挑战。

  立足全球能源变革关键节点,为推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10月23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能源转型投融资分论坛举办,与会嘉宾群策群力,助推“资金活水”奔涌,注入绿色转型一线。

  中国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伴随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发展,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能源投资的明确方向。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投资报告》,2024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首次超过3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投资规模达到3.3万亿美元,其中约2/3将投向可再生能源、电网及储能等清洁能源领域。

  这其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资国。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约6250亿美元,占全球清洁能源总投资规模的近1/3,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大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表示,持续的技术进步为新能源“加速跑”注入了强大动力,多元化的能源投资和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激发了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活力。

  目前,中国能源投资结构日趋多元,民营资本加速涌入可再生能源、储能及能源互联网等领域。

  “中国已是全球能源投融资的重要参与者,绿色融资规模接近部分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称,未来,中国金融机构还将不断深化布局,持续发力太阳能、风能及储能等项目建设。

  全球能源投资仍有缺口

  尽管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创下新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全球投融资形势的紧迫性复杂性仍旧突出。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国家间能源规划为能源转型提供有效支撑》报告显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分布不均,超九成投资集中在发达国家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少数新兴市场,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的能源转型投资仅占10%左右。

  除此之外,能源转型投融资还面临着技术更新迭代快、项目投资周期长、跨区域政策协调难等问题,客观上制约了资本活力释放。就当前投融资的总体规模看,对推动能源转型亦存在明显缺口。

  “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030年前,全球清洁能源年均投资仍需提高1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表示。

  庞大的资金规模呼唤投融资进程提速,完善的政策环境是驱动能源投资加码的关键力量。不过,就当前全球财税金融政策看,支持力度还不够理想。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副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张直言,低收入市场的支持性政策仍然较少。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主任委员陈景东认为就国内而言,当下产业税收政策维度较为单一,税收优惠激励不足;同时,金融政策标准不统一,产品创新乏力,制约着能源投融资的纵深发展。

  深化合作破解投资瓶颈

  如何借助全球经验共享与机制创新,破解能源投资不足难题?放在首位的,就是要强化政策引领。

  在鲁俊岭看来,各国均需加强能源规划能力建设,引导资金流向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能源政策、投融资政策及标准体系等的透明度与协调性,改善投融资环境,吸引更多资本注入。

  李昇表示,近年来,中国通过“激励、规范、保障”相结合的政策组合,降低了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成本,创造了持续的绿色电力市场需求,系统性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领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除加大政策层面的施为力度外,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绿色金融工具应用,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支持能源项目参与直接融资,也是推动能源领域资金涌流的题中应有之义。

  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旭指出,未来,要通过“混合融资”“多边担保”等模式平衡风险、收益,大力发展绿色债券、转型金融等创新工具,引导更多长期、耐心资本向能源转型领域聚集。

  与会嘉宾共同认为,要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及发达国家等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投入,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避免“技术鸿沟”转化为“转型鸿沟”,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挑战。

  责任编辑:江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