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28 11:03
——“中国绿证:畅行中国走向世界——黄河流域绿证宣传推介会”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赵雅晴 记者 赵坤
在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绿证作为绿色电力消费的核心凭证,正逐渐成为驱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工具。面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黄河流域将如何借助绿证机制,探索出一条绿色与经济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2025年9月23日,绿证“1+N”系列宣传活动之一,“中国绿证:畅行中国走向世界”黄河流域绿证宣传推介会在济南举行。会上,山东省绿证交易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与会嘉宾围绕绿证推广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以期助推绿证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何以黄河,何以山东
作为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这里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富集,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但因面临“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考验,绿色转型需求迫切。
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韩水指出,绿证在推动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为发电企业带来独立于电能量价值的绿色环境收益,激发其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用能企业塑造绿色品牌、增强市场吸引力。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沿黄九省(区)积极推动绿证交易和绿色电力消费,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8月底,共出售绿证1.88亿个,占全国的41%;购入绿证1.21亿个,占全国的26%。
黄河流域绿证市场从“起步探索”迈向“加速发展”。
作为区域内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区。
据悉,今年前8个月,山东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1577亿千瓦时,新增用电全部由绿电供应,绿证购买规模达去年同期2.3倍。
山东正成为全国绿证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依托高耗能产业集中,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旺盛的背景,山东成立国内首个省级绿证服务中心,为各类绿证市场交易主体提供专业“一站式”服务的同时,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经理易跃春表示,该中心的成立是优化区域绿证交易服务、激活市场活力的关键一步,将有力促进区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绿证市场活水来
今年以来,我国绿证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1—8月,全国绿证交易量达4.64亿个,同比增长1.2倍,绿证单独交易平均价格较年初上涨1.4倍。
绿证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活水”与“国际认可”的内外兼修。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主任工程师刘建东指出,当前我国已形成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绿证消费机制,市场主体日趋多元。
今年7月,《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落地,不仅扩大了强制绿证消费的行业范围,更明确以绿证作为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的核心核算依据。“公共能源服务业、电解铝、多晶硅、钢铁和数据中心领域龙头企业绿证交易量增长迅猛。”刘建东表示。
在国际层面,中国绿证获得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的无条件认可,国际接受度显著提升。
北京电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监郑颖认为,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证认证体系。她进一步指出,随着各国能源转型进入关键阶段,越来越多国家将倾向于建立本土化绿证机制,国际认证体系如I-REC将逐渐转向标准制定角色,而非运营主体。
尽管绿证交易市场活跃,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仍未充分体现。隆基绿能碳资产高级经理李姣指出,当前绿证市场仍面临“需求侧驱动力不足”的挑战,需通过强制与自愿市场协同发力,全面提升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
山东国电投能源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华表示,今年以来,受新能源全面入市(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等政策影响,绿证价格波动显著。她建议,“136号文实施后,机制电量对应的绿证部分可由政府统一组织拍卖,所得资金用于鼓励能源领域先进技术研发”,以平衡市场供需与行业发展需求。
在绿证与碳市场协同方面,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转型中心研究员王蔚强调,制度衔接是未来政策的关键,需避免重复计入并形成清晰价格信号。他指出,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范围二标准的修订——包括电力排放因子处理、绿证与购电协议的核算一致性提升,以及双重计入问题的解决——将为我国绿证与碳市场的制度协同提供国际化方法学支撑,助力国内政策与国际实践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绿证价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郑颖表示,“国际一般认为绿证合理价格约为碳价的20%,目前各国均未达到该水平,说明绿证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这也意味着,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中国绿证市场仍具备可观的增长动能。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