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观察丨全国首个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发布——用价格杠杆调节新能源供需和消纳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16 16:16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李东海 通讯员 王斌

  9月11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公示山东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结果:风电入选电量59.67亿千瓦时,中标价格为0.319元/千瓦时;光伏入选电量12.48亿千瓦时,中标价格为0.225元/千瓦时。

  结果甫一公布,引起业内强烈关注。山东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专家李秋爽表示,山东在全国率先落地机制电价竞价,为全国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样板间”。

  竞价设计:市场化逻辑的精准落地

  在全国首次开展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如何确保新能源市场价格“竞争充分、价格合理”?

  山东给出的答案是“精准施策+阳光操作”。

  在规则设计方面,差异化与精细化是其核心特征。基于风光资源特性差异,山东分设两组竞价,风电占总机制电量86%,并针对能源类型制定0.094-0.35元/千瓦时(风电)、0.123-0.35元/千瓦时(光伏)的差异化价格区间,同时按项明确执行期限——深远海风电15年、其他项目10年,每一项设计都紧扣“因地制宜”原则。这种设计打破了“一刀切”的政策惯性,让价格能更真实反映不同能源的成本与价值。

  在流程与风险防控方面,透明化与兜底性对电价形成双重保障。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在官网通过每日更新问题答复清单明确申报标准,设置监督渠道确保全流程公开,同时建立边际机组保护机制与125%申报充足率指标,既避免了恶意低价竞争,又防范了因竞争不足导致的价格虚高。最终1200个项目中标、无异常报价的结果,印证了该规则体系的有效性。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价格处副处长史华南向记者表示:“机制电价竞价就像‘投标’,可从‘量’和‘价’两个维度理解:‘量’可以理解为能‘中标’的总规模,根据年度风电光伏等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等因素确定;在这个总量之下,按照报价‘低价优先’的方式入围,‘中标价’取入围项目的最高价,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新能源‘量’的合理增长与‘价’的有效竞争。”

  靶向调控:引导能源结构优化

  打开山东新能源“成绩单”,一组数据格外亮眼: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风光新能源装机总量达1.19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7.80%,其中光伏装机9145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但“规模领先”背后,消纳压力也逐渐显现,度夏期间,山东电网光伏出力常态化突破5000万千瓦,而在晚间负荷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几乎为零。一天之中要平衡如此大的波动,难度可想而知。

  此次机制电价竞价,正是山东破解这一难题的“靶向疗法”。

  “0.319元与0.225元,这个价格差里藏着山东的能源布局思路。”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专家顾问马一峰分析。

  风电之所以出清价格更高,核心在于其发电特性更契合电网需求:风电可24小时发电,部分时段还能覆盖用电晚高峰,为电网平衡“添力”;而光伏仅白天发电,与用电高峰错配明显,消纳成本相对更高。

  从机制电量分配看,风电占比86%,光伏占比14%,这种差异化安排传递出清晰信号:引导资本更多投向风电领域,推动能源结构向“风、光、储多元协同”优化。

  对光伏行业而言,这样的调控并非“压力”而是“动力”。未中标机制电量的光伏项目需进入电力现货市场,而面对随时出现的价格波动,新能源企业未来不得不从“拼规模”转向“拼精细”。“以后搞光伏项目,不能只看发电量,得算总账——光伏板朝哪个方向、怎么搭配储能,都得精打细算。”马一峰认为,这会倒逼光伏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运营管理,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传博指出,山东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出清结果的发布,不仅真实反映了新能源电力的价值,还体现了不同能源品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成本差异。“这一改革将推动新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未来,发电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优化和配置储能等方式提升竞争力,这也激发了新型储能等新业态发展。”许传博说。

  样本价值:市场化改革的可复制路径

  山东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曹相阳认为,此次竞价的意义远超一省范围,其探索出的路径、积累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改革范本。

  从市场信心看,山东竞价结果让行业看到了“改革可行性”。既没有因过度竞争导致企业“赔本赚吆喝”,也没有因价格虚高增加下游负担,这种“平衡状态”证明:只要方案设计科学,新能源市场化竞价完全能实现多方共赢。华能嘉祥发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博表示,“通过机制电价竞价,新能源发电企业以后做项目规划,要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能得到相应的差价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我们的收益预期。”

  从行业长远发展看,山东此次竞价结果的核心意义,在于确立了“价格杠杆调节供需与消纳”的市场化核心逻辑。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博士张政认为,这种“立足本地实际”的改革逻辑,其他省份可直接参考——资源丰富地区可适当扩大竞价规模,消纳紧张地区可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能源结构,真正实现“一地一策”精准改革。

  曹相阳表示,山东实践标志着新能源行业正加速迈向市场化道路。机制电价将成为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的“新型补贴”,相当于一个动态的“价格保险”,其与传统补贴有本质区别——机制电价价格由市场竞价形成,当电力市场价格低的时期,“价格保险”会支付费用保证项目得到入围时获得的电价,当电力市场价格高的时期,“价格保险”则会回收项目高于入围电价的收益。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