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葡能源合作步入‘互学互鉴’深水区”——专访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罗德里戈·科斯塔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9-11 16:45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可

  9月8至10日,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京召开。大会期间,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罗德里戈·科斯塔(Rodrigo Costa)接受中能传媒独家专访,分享了中葡能源合作的技术共赢路径,并以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事件为镜,揭示了区域能源互联中的“双刃剑”效应。

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罗德里戈·科斯

  科斯塔强调,能源转型既要“快”,更要“稳”,系统韧性是“稳”的核心保障。

  中能传媒:在中葡能源合作中,技术交流领域已取得哪些标志性成果?中国能源产业的创新实践,又为葡萄牙带来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科斯塔:葡能源合作在技术领域的核心成果,体现在技术经验共享与创新生态构建。中国国家电网作为我们最重要的投资方之一,双方多年来始终以“互学互鉴”为合作核心。葡萄牙电网系统虽成熟,但与全球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是共通的,比如如何高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如何提升电网韧性等。我们与中国国家电网频繁沟通,相互分享各自在电网运营、调度管理上的实践经验,从中国的创新成果中获得了很多启发。

  中国在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无论是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技术,还是新能源项目的规模化开发,都走在全球前列,这对我们的技术团队来说极具参考价值。比如中国在应对大规模风光并网时的调度技术、储能与电网的协同方案,我们都在积极研究借鉴,这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本土能源转型中的技术难题,也让双方合作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

  中能传媒:当前葡萄牙在推进能源网络整合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进展?这些项目对保障本国能源供应稳定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科斯塔:葡萄牙目前有多个重点能源项目在同步推进。

  在能源网络整合上,我们正为电网搭建更多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项目的连接通道,同时也在推进水电站、抽水蓄能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电源与电网的协同能力。考虑到西班牙是葡萄牙唯一的邻国,我们还在两国边境地区新建电网互联设施,强化区域能源互通。

  从建设成效来看,这些项目让葡萄牙现有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显著提升——我们的电网系统本身已较为稳固、现代化,加上新互联设施和新能源项目的衔接,能更好应对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减少供电波动

  此外,在终端设施建设上,我们还有一个关键动作——正在建设一座全新的电网调度中心,预计一年半后建成投用,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电网调度的精准度和应急响应效率,为能源供应稳定再加一层保障。

  中能传媒:作为西班牙的邻国,您认为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对能源转型有何启示?葡萄牙在提升电网应急响应能力方面,又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科斯塔:伊比利亚半岛停电事件的核心启示在于,能源互联互通是把“双刃剑”——既能为电网带来更多安全冗余,让区域间能源互补更灵活,但同时也会带来“连锁风险”。葡萄牙与西班牙电网相连,西班牙电网中断后我们随即受到影响,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跨国跨区域电网不能只谈“连接”,更要重视“协同管理”,这是保障能源互联安全的关键。

  不过必须客观看待:这类事故很难完全杜绝。所以相比“如何避免事故”,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应急准备”。这次葡萄牙电网的应对,得到了各方认可——从全网中断到恢复正常运行,我们只用了9小时。能做到这一点,核心靠两点:

  一是“常态化应急演练”。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多次模拟训练,场景涵盖电网中断、极端天气冲击等各类风险,目的就是让技术团队、调度人员对处置流程烂熟于心,避免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

  二是“全链条多方协同”。停电不是某一家企业能解决的,当时配电公司、政府部门、应急机构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第一时间联动,信息同步、资源互通,形成了高效的处置合力,这才让恢复工作推进得这么快。

  接下来,我们会以这次事件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跨国电网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前识别潜在隐患;同时也会更注重电网“韧性建设”——比如加强跨境协调机制、提升电网自身的冗余能力,在做能源决策时更强调全局考量,不能只盯着单一环节,要从整个系统安全的角度统筹规划。毕竟,能源转型既要“快”,更要“稳”,系统韧性就是“稳”的核心保障。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