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13 17:08
——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空间信息技术首届学术年会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赵雅晴 记者 赵坤
当无人机穿越高高原对电力设备进行自主巡检,当遥感卫星实时监测受洪涝灾害影响下的输电线路,空间信息技术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天空之眼”。
如何发挥其全域感知无死角、广域协同高效率的独特优势,推动能源转型提“质”焕“新”?8月8日,在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空间信息技术首届学术年会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空间技术在电力领域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空天力量”。
空天地协同:破解复杂环境运维难题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攀升,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性日益凸显。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副主任王佳颖介绍,电源结构、电网结构、用电特性的深刻变革,使系统复杂性、不确定性大幅激增,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地面监测手段受限于地理空间和人力成本,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广域、实时、精准感知的高维度需求。
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委员会(中国)主席王继业表示,当前,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其持续壮大与创新突破,离不开空间技术的进步。“作为低空技术的数字底座,空间信息技术以通导遥卫星为基础,全域实时获取融合处理空天地的信息,实现整个物理空间要素的全面立体覆盖,构成新一代物理与信息的融合体系。”
通过综合利用网络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可开展空天数据一体化处理、融合、孪生、分析和智能化应用。
“空间信息技术凭借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一体化和服务智能化的显著优势,成为电力系统广域性、复杂性和环境敏感性等挑战‘破局’的核心方向。”王佳颖介绍。
据了解,其解决能力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破解广域监测难题,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实现跨区域电网状态感知,尤其适用于新能源场站分散、输电线路穿越复杂地形的场景;二是提升运维效率,以自主巡检替代人工操作,降低高风险环境作业成本;三是强化应急响应,构建“天基预警-空基勘察-地面处置”的全链条机制,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状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电力空天信息技术体系已初步建成,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从卫星遥感的全域监测到无人机的立体巡检,从数字孪生的精准仿真到多源数据的智能处理,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天基-空基-地面’的电力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大雁表示,这一体系正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在调度运行、生产运维、应急处置、数字化建设等核心领域的变革。
全场景赋能:驱动数字电网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深入构建,目前电力空间信息技术迎来飞速发展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王继业称。这一趋势在电力行业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空间信息技术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多场景、全链条深度落地的应用。
在空天协同监测与应急处置领域,孙大雁介绍,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的国内首个服务电网运维的“天基慧眼”遥感卫星虚拟星座,已整合141颗遥感卫星资源,实现跨平台协同调度,解决卫星遥感服务电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该星座可支撑输电通道管控、毫米级地质形变监测和灾害预警,近期在西藏定日地震灾情监测、河北承德和北京密云水灾监测中,快速定位受损线路与变电站,为抢修争取了关键时间。
“目前,我们已累计巡视190万公里,推动了巡检模式由人巡向机巡的革命性转变。”王佳颖介绍,结合“天基慧眼”多源卫星平台,在低空领域构建起“直升机航巡+中大型无人机”的立体巡检网络,完成青藏高原四大联网工程骨干网架航空巡检100%全覆盖,创造了直升机航巡海拔5357米、无人机巡检海拔5400米的世界纪录。
在数字孪生与电网数字化建设方面,空间信息技术为电网装上了“数字大脑”。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强调,以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催生电力行业与数字技术紧密融合,“数字孪生在电力行业和电网故障诊断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据了解,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已建成覆盖17万公里电网的三维孪生系统,涵盖全部特高压、跨区联络线及约50%超高压线路,精准复刻电网本体与地理环境,目前已经在国网华北分部、华中分部、国网陕西电力、国网甘肃电力等单位成功落地应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空间信息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中仍面临不少现实瓶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总工程师李侠宇指出,现有网络通信感知能力不满足低空业务发展需求,成为制约低空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他建议,“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需探索新型低空网络技术,建立低空环境下的通信网络感知架构,来满足未来低空业务的异构、高频次、高密度、高复杂度的应用需求。”
“电力信息空间技术的发展需要构建全面的标准体系。”王继业表示,目前,低空领域存在标准缺失的问题,需加快建设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同时,电力空间信息技术涉及海量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地理空间信息及关键参数,亟需建立覆盖数据全流程、网络全环节的安全标准体系。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