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13 17:08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坤 李东海
《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于日前正式印发。这枚关键“拼图”的精准落位,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6”规则体系构建完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从“框架设计”迈入“效能释放”的新阶段。这不是简单的规则叠加,而是十年电力体制改革深耕细作的结果,是破解能源转型深层矛盾的制度突破。
回溯201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如一声春雷划破计划体制的藩篱,拉开了电力市场从“统购统销”向“多元竞争”转型的大幕。彼时的中国电力系统,正站在历史拐点:一方面,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加速崛起,其间歇性、波动性对电力平衡提出新挑战;另一方面,地方市场分割、交易规则各异,阻碍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高效流动。
市场要活,规则先行。电力交易涉及多环节、众主体,无统一“游戏规则”,公平竞争与资源优化配置皆为空谈。纵观电改十年,从早期的大用户直购电、东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试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等“摸着石头过河”的地方性探索,到中央层面统筹规划、为电力商品自由流动制定统一标准,我国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始终遵循“试点先行、总结推广”的渐进改革路径,秉持问题导向制定完善。
2016年、2020年两度修订《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夯实了中长期市场规范运行基础,推动多元竞争格局初成、市场化交易扩容,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框架逐步清晰。在此基础上,2023年《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运行)》顺势出台——伴随山西、甘肃等多地进入不间断结算试运行,该规则既规范已运行地区实践,也为未开展地区降低试错成本,助力现货市场向全覆盖推进。
2024年堪称电力市场规则构建的“攻坚之年”,三项关键规则相继出台,为体系搭建起了坚实骨架。《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发布,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立下了“总章程”,明确了市场运行的基本逻辑,让跨省交易、现货结算等复杂环节有了统一遵循。《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出台,如同为市场装上了“全景导航系统”,不仅让发电侧、负荷侧、交易机构等所有参与者实时掌握全网运行态势,更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打破了信息孤岛,使价格信号精准传导。《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发布,好比给市场主体发放了“全国通行证”,推动“一地注册、信息共享”,打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隐形门槛。
今年,进入电改十周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再落“关键两子”。4月出台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进一步补全体系架构,推动辅助服务市场统一规范。8月《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发布,则为全国电力市场装上了“公平秤”。
至此,我国电力市场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纲,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规则为主干,注册、信息披露、计量结算规则为支撑,多层次、多品种的市场规则框架从“图纸”走向“实景”。
放眼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深层演进,我国能源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1+N”基础规则体系,以实现各品类市场的高效协同和有机衔接,让“纸面规则”真正转化为“市场活力”。当统一规则成为电力市场的“基础设施”,当电力资源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这场制度变革,终将为能源绿色转型注入澎湃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