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08 16:26
——专访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玮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冯聪聪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系统性推进的关键节点。随着国家“1+6”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入规范化新阶段。
这一旨在破除地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将如何落地?作为南方区域电力交易核心平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承担着怎样的关键角色?规则体系全面实施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近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玮接受了中能传媒记者专访,深入解析规则体系的核心价值与实践路径。
中能传媒:“1+6”基础规则体系的建成,对于破除地域壁垒、促进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高效优化配置,将发挥哪些具体作用?
陈玮: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系统性、规范化推进的新阶段。该体系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核心,联动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辅助服务、信息披露、注册、计量结算六大规则,从制度层面为破除地域壁垒、促进电力资源全国优化配置提供了“顶层设计”。
一是夯实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制度基石,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市场框架。“1+6”基础规则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统一市场规则、明确运行机制,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供“通用语言”。例如,《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对电力现货市场的出清机制、价格形成逻辑作出统一规范,避免以省为实体的市场分割;《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为全国范围内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标准,支持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跨省消纳。在规则体系的加持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正逐步攀升。
二是破除以省为实体的市场壁垒,推动“省间壁垒”向“全国协同”转型。规则体系通过机制创新,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以省级行政区域为运行单元的“省间高壁垒”格局。例如,规则体系对各环节电价进行了约束规范,强化了对“交易门槛”的监管要点,保障电力资源按市场规律流动。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行政监管,提升全国范围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是优化市场成员参与环境,激发多元主体活力与创新动力。规则体系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措施,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型主体)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增强市场活力。例如,《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解决了以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壁垒;《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统一了市场经营主体的注册条件、流程及时限,支持储能、虚拟电厂、售电公司等新型主体入市。通过规范市场成员关切的要点问题,促进各层级电力市场有效衔接,为市场经营主体自由选择市场交易提供可能。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规范性,保障“公平竞争、有序运行”的市场秩序。规则体系通过明确监管责任,为电力市场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避免阻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壁垒以“隐性形式”存在。例如,《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统一了计量规范、结算周期和资金收付流程,为市场经营主体的电费结算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有力抓手。
“1+6”基础规则体系的建成,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从“试点探索”向“系统推进”的关键转折。通过统一规则、破除壁垒、激活主体、强化监管,将逐步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为清洁能源更高效消纳、电力商品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提供了基础支撑。
中能传媒:作为重要的区域电力交易平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在“1+6”规则体系落地实施中将承担哪些关键职责?
陈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在“1+6”规则体系落地实施中,主要承担三方面的关键职责: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工作部署。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统一安排下,积极参与“1+6”规则体系的编写工作,为顶层设计献计献策。下一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持续协助开展南方五省区各地电力市场规则与全国基础规则和政策一致性的梳理。
二是积极推动“1+6”规则体系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中应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会同南方总调,全面承接“1+6”规则体系,完成了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规则体系的设计;市场注册方面,南方区域已经实现“一地注册、区域共享”;交易组织、现货出清、交易结算等区域与省内的业务流程衔接有序;“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应批尽批”的区域电力市场信息披露,以及南方区域电力市场风险处置预案都已完成建设,“1+6”规则体系要求的各类原则和规范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中不断落地生花。
三是不断加强对南方五省区电力交易机构的指导。南方区域规则体系在编制过程中,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印发的每一项规则都开展了协同性审查,为“1+6”规则体系在南网各省(区)的落地打下良好基础。
中能传媒:如何利用好基础规则体系推动南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陈玮:按照国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推进“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要求,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绿色资源要素在全国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国网、南网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是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利用好规则体系推动南方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生动实践。
一是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于2025年6月28日启动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多元竞争、繁荣活跃的电力市场生态在南方区域加速培育、领跑全国。在规则体系建设方面,在南方能源监管局的统筹组织下,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南方总调、五省区运营机构,以国家印发的“1+6”规则体系为基础,完成了南方区域“1+N+5X”规则体系设计。一方面寻找五省区最大公约数,建立“1+N”区域级规则,打破省间壁垒,实现资源在全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兼顾各省不同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电网条件,寻找省级市场与跨省区市场联合运行的最小公倍数,建立省级“5X”实施细则,保留各自市场特色。在出清模式方面,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创新建设多省区统一出清、电力资源省区间顺畅流通的区域电力市场,统筹优化各省区电力资源,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效果,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更大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更好应对电力供需波动,更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矛盾的重大实践。
二是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方案落地,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又一重要成果。跨经营区交易,将国网、南网多年“双轨并行”的格局有效打破,推动经营主体在全国范围内一地注册、全国共享,为全国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平等竞争、自主选择的市场环境,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今年以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开展多轮跨经营区试点交易。后续我们还将推动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实现绿色资源要素在全国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中能传媒:您预计“1+6”规则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地实施过程中,将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有何应对思路?
陈玮:总体而言,“1+6”规则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落地实施面临一定挑战:一是电力市场在起步阶段,普遍采取了让部分省份先行先试的策略,各省也基本采取了“以省为实体”的市场建设模式,“1+6”规则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对与各省原有规则差异的碰撞;二是我国正处于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市场变化日新月异,为避免市场出现风险管理漏洞,规则本身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发展;三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传统电力市场带来了很多挑战,136号文机制电价、绿电直连等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市场政策频出,要做好各类政策文件与规则在落地过程中的协同。
应对思路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统一指导下,各省要有大局意识,各地电力市场建设要坚决服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强横向协同和纵向贯通,确保“1+6”规则体系有效落地。二是始终坚持“开门办市场”,充分征求市场经营主体意见,多方协同,凝聚共识。三是加强市场风控体系建设,规则修订的过程中要稳妥推进,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
责任编辑:闫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