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专访 | 人工智能加速能源行业智慧演进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8-01 16:58

——访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龙云

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坤

  “随着大量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的接入,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和特性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预测、系统仿真计算与稳定分析、海量主体优化调控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电网生产运行中面临的新挑战,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和关键支撑。”7月26日,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总经理龙云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接受中能传媒采访时表示,南方电网公司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战略,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和电力行业的深度融合,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公司在智能时代的又一次“加速跑”。

  中能传媒: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如何理解智能时代下电力行业应用AI的必要性?

  龙云:电力系统作为最复杂的工业系统之一,具有复杂的运行特性和工业控制体系,对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一直走在能源工业领域前沿。在电网领域引入AI,具备产业深度融合与长期发展条件,同时,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技术优势与电网应用场景的需求高度吻合,AI在电力系统供需规律深度刻画、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推动能源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推动全业务域人工智能赋能行动,在生产、营销、调度等领域AI应用效果将会更为突出。一是以AI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挥AI强大的时序预测、科学计算能力,实现电网供需充裕度智能评估、安全稳定智能校核分析、运行控制策略智能生成,目前负荷预测已全面实现“机器代人”,全网调度计划业务人员工作耗时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工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全网平均预测准确率高达98.4%;二是以AI促进电力运行经济高效。推广应用输变电设备缺陷隐患识别种类超百种,实现输变电设备典型缺陷识别准确率超90%,输电巡检效率提高近80倍,达到电力行业领先水平;三是以AI促进服务提质增效。在智能客服领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多语言和方言支持、情感识别分析、多轮对话与上下文理解能力,辅助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中能传媒:南方电网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龙云:南方电网公司智能化转型起步很早。2019年,我们率先推进央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3年后,全面布局电力人工智能赛道,成立央企首家人工智能专业公司。2023年,我们上线行业首个电力行业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并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通过牵头成立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生态。

  6年来,南方电网公司主要聚焦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四要素”。算力方面,实现国产算力的统一纳管和调度,建成电力行业最大国产算力集群。数据方面,除了形成电力行业最大的样本库,更是建成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模型方面,大瓦特模型体系中已经包含了2个基础大模型、7个业务域大模型、10个场景大模型、340个小模型和各类智能体,年累计调用23.4亿次,在与电网与电力业务相互融合中建成800多个落地应用场景。

  除了“四大要素”外,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核心人工智能技术团队,攻克专业科学计算和具身智能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生态。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经构建了电鸿生态、电算协同生态、可信数据空间生态和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生态。

  未来,我们将更关注如何“治理人工智能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南方电网公式中开展广泛和深度的应用,包括工程化、体系化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投入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模型自主开源、打造800个高价值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全面嵌入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各环节。

  中能传媒:南方电网公司在发展人工智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龙云:南方电网在发展人工智能之初,就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投入巨大、模型技术要求高、高质量数据需求量大、场景建设机制待建立、复合型人才稀缺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当前行业中普遍存在资源、技术和信息等“三大壁垒”,造成“三大矛盾”日益凸显,叠加电力系统天然的高安全、高稳定、高质效要求,制约了人工智能大规模、工程化落地应用。

  我们认为,共建生态是破解当前发展瓶颈的关键钥匙。依靠单一企业、纯市场机制难以突破“三大壁垒”,因此,需要我们承担“国之重器”的责任,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公共性、中心化资源配置平台,聚集关键资源,降低进入门槛,加速供需匹配,培育高端人才。

  我们希望能将电力人工智能生态共同体作为电力人工智能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载体,与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革新电力人工智能生产关系,打造广泛、公平、透明的“试验场+赛马场”,形成开放、共享、共赢的技术和人才“汇集地+创新地”,推动全行业共建打破资源壁、共创打破技术壁、共享打破信息壁,实现数据、模型和人才等要素全局优化配置,最终拉高行业整体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江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