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6-30 17:20
共探能源互补互认互利之路
——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产业创新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观察
2025年是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产业创新正成为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6月26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能源部长会议“产业创新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上,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以及埃克森美孚、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公司的代表普遍认为,应借助上合组织这一重要平台凝聚共识,在技术研发合作、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领域,共同深入探讨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与发展。
上合能源合作迈向深度融合新阶段
能源被列为上合组织务实合作的优先领域。
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在论坛上表示,上合组织各国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新能源产业链方面均可以互补,能源合作以资源互补为基础,以绿色转型为方向,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不仅强化区域能源安全与经济融合,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范式。应加强政策协调和机制建设,加强技术合作和标准体系对接,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和人才交流培养,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上合方案”。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谢尔盖·齐维廖夫高度认同上合组织国家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巨大潜力。他认为,各国能源合作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将有助于释放上合组织在能源技术领域的发展潜力。
“中国企业与上合组织国家扎实开展能源合作,以能源大动脉建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油气大项目投资带动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以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上海精神’支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永章从企业实践出发,倡议各合作方共同维护相互协同的能源安全,努力构建上合能源安全共同体;共同构建相互连通的能源体系,合力打造多元立体合作格局,推动构建更紧密的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谱写相互认同的能源未来。
论坛上,各国嘉宾普遍认为,产业创新是破解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双重挑战的核心引擎。
“在过去15年,光伏板成本降低了90%,陆上风能的成本降低了70%,电池成本降低了90%以上。”阿塞拜疆能源部部长帕尔维兹・沙赫巴佐夫建议,可充分发挥经济、环境等有利因素,通过增加技术投资和扩大创新交流,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导作用。
他透露,阿塞拜疆计划未来五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38%,并推动里海沿岸风电开发及欧亚大陆绿色能源互联项目。
开拓从共识到行动的合作新路径
能源可持续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应该通过“技术共享、市场互通、制度共建”实现价值倍增。
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新图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格局演进、范式创新、未来图景三个维度,解析了中国与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实践成果与发展蓝图。
《报告》提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四链协作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数智赋能引擎,驱动合作提质升级;培育创新驱动机制,树立新质生产力合作典范;深化绿色低碳合作,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管控风险弥合分歧,保障合作行稳致远;坚持和合共赢理念,夯实命运共同体基础。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认为,能源合作始终处于上合组织中的优先地位,深化上合组织能源产业互补合作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路径,要坚持传统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均衡发展,通过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发展,发挥技术创新力量推动产业革新,优化产业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合作协调机制提升产业韧性。
谈及合作路径时,道达尔能源中国区主席俞永坚认为,中国在能源技术创新领域的优势在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及长期的战略定力”,这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埃克森美孚中国天然气业务总裁辜子珊则强调,能源转型需兼顾可持续性与可及性,“随着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有更多的人口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对于能源的需求,所以满足这一需求势在必行。”
乌兹别克斯坦丝路能源规划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阿克马尔洪・哈吉哈诺夫分享了中乌合资企业的成功案例:“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对我们来说大有意义,我们正试图将中国的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我们的能源行业当中。”
当前,能源转型浪潮汹涌,传统产业亟须创新破局,绿色能源技术亟待突破攻坚。唯有以创新为引擎,深化国际协同,方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双赢。各方将继续聚焦产业创新,推动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以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以协作守护高水平安全。(记者 赵悦婧)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