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政策解读丨加快落地 推进建设——《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解读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5-07 17:23

加快落地 推进建设

许传博

  近年来,随着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亟须从顶层设计上规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管理。《规则》是首个国家层面针对电力辅助服务的市场化规则,其出台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前,部分省份出台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相关试行政策,但各地试行政策仍存在制度壁垒和规则差异等问题。《规则》明确和规范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市场成员、市场设立、市场品种、交易组织、费用传导、市场衔接、计量结算、信息披露和风险防控等内容,有利于破除省间壁垒、统一省级规则,为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提供了统一的规则框架。同时,《规则》设立了“市场衔接”章节,提出调频、备用、爬坡等有功辅助服务市场具备条件时,推动与电力现货市场联合出清。衔接机制有助于优化电力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更有效地反映电力辅助服务提供主体的机会成本,促进不同市场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全局最优”。

  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新能源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新能源的大规模入市使得其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更加突出,新能源消纳面临较大压力。《规则》通过扩大经营主体和丰富市场品种,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从而为风、光等新能源在大发时段“腾出”上网空间,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

  在提供电力辅助服务的经营主体范围方面,《规则》进一步扩大了提供电力辅助服务的经营主体范围,即除传统火电和水电等发电企业外,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运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均已纳入,多种类型灵活性资源的调节潜力得以充分挖掘。

  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品种设立方面,相较2024年2月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中规定的调峰、调频、备用品种,《规则》拓展了辅助服务市场边界,适时引入了爬坡这类市场化品种,并明确了爬坡服务的定义和费用计算方式,通过丰富辅助服务市场化品种,形成“秒级—分钟—小时”全时间尺度调节需求,充分调动灵活性资源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积极性。

  加快培育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我国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机制仍不完善,其灵活调节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中,在强制配储政策退场后,储能企业更需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竞争力。《规则》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运营企业等纳入辅助服务市场主体范畴,赋予其与传统发电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为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两大关键支撑。

  为地方新型经营主体入市提供了设计纲领。在山东、广东等电力市场推进较快的省份,省级市场规则中已对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明确,但对于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等仍存在规则空白。而在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的省份,新型经营主体入市尚无章可循。此次《规则》的发布,引领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建设方案,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常态化入市。

  为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了多元价值实现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调节优势,向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爬坡等多元化辅助服务来获取相应收益,构建起“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双轮驱动盈利模式。因此,《规则》的发布为新型经营主体拓宽了价值维度,推动其发展逻辑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加速演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注入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