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21 15:27
志合者 不以山海为远
——第四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侧记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赵坤 见习记者 张浩正
2月17日,北京华能大厦报告厅装扮一新,前方的大屏幕上,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横跨两岸,澎湃的桑河水跨越时空进入大家的视野——第四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在这里开幕。
中柬两国民众发自肺腑的讲述、专家学者旁征博引的发言、表演者声情并茂的演绎……带领在场所有人沿着中柬源远流长的历史之路,深情回望两国“铁杆”友谊,更对新时代中柬友好合作、文化交流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了解。
“山海无界·心邻共叙”,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也是中柬两国建交67年来的缩影。中柬两国始终在绿色发展等领域展现着共同担当,柬埔寨最大的水电工程——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截至今年1月底,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已累计向柬埔寨提供了近120亿千瓦时的绿色清洁电力,每年可解决260多万柬埔寨人的用电需求,使当地用电成本大幅降低,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中国华能始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积极打造环保示范工程,在电站建设运营过程中,一直将生态保护等问题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电站右岸增设仿生鱼道,减少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洄游鱼类通道需求,维持该区域生物多样性。。
论坛首映《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在柬企业纪录片,点映《我在金边学中文》微纪录片,展现了中柬互利共赢、相知相融的温暖故事。
《不以山海为远》纪录片中,来自中国的工程师正在将相关专业知识面对面传授给柬籍工程师。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中国华能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式助力提升柬埔寨能源自给能力,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影片中,水电站移民村里一排排崭新的安置房格外引人注目:海蓝色的外漆、棕色的围栏、精巧的挂饰......当地村民向镜头介绍自己的新房子时,难掩喜悦之情。在华能桑河二级水电站建设期间,中国华能充分尊重移民生活习俗,因地制宜发掘自然条件优势,顺利完成了当地百姓的搬迁安置工作,帮助当地3600多名贫困居民迈向幸福之路,配套建设了公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点亮了村庄夜晚的同时,也点亮了当地村民的新生活。
互融互通,润物无声。在一个个中柬合作项目拔地而起的同时,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在潜移默化中“双向奔赴”。
论坛首发《柬埔寨青年对中柬人文交流认知调查报告》,从教育、旅游、文化、影视、中柬青年交流倡议等六个维度对柬埔寨“Z世代”青年群体开展调研,分析当地青年对中柬人文交流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第三届中柬“Z世代”青年Vlog大赛颁奖仪式的举行,让人们看到中柬两国年轻人正对彼此生活与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交流与了解——一个个“小而美”“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以中国华能为代表的在柬中国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的积极贡献,展现出中柬两国人民对“铁杆友谊”更进一步的坚定信心与期待。
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公使衔参赞陈聪表示,三年来,中柬文化交流联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柬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国驻柬使馆将继续支持联盟,深化中柬交流合作,不断夯实两国铁杆友谊。
柬埔寨驻华使馆一等秘书睢贲赖表示,本次论坛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人民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为两国政府在人文领域的深度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希望论坛未来能够进一步向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纵深拓展。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李向良在论坛致辞中表示,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中国华能将进一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定不移打造中柬能源合作“样板典范”,为当地能源电力稳定供应和清洁发展提供华能方案;积极搭建中柬民心相通“桥梁纽带”,让当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文化交融、人文相亲。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在致辞中说,作为中柬文化交流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愿携手中国华能,与中柬高校、智库、媒体和企业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两国民心相通。
在“中柬人文交流的现状与展望”专家沙龙上,权威专家学者从媒体传播、文化产业合作、青年交流、学术发展等方面探讨中柬人文交流的新路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表示,中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中柬文化交流领域大有作为,希望以华能为代表的企业,依托海外项目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关鹏指出,要通过技术赋能,让更多中柬故事呈现到两国全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持续产出文化交流新成果,让更多文化瑰宝、艺术精品走向全球。
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心创始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尼克·占达利认为,数字和绿色创新将重新定义中柬伙伴关系,青年人才和机构网络是确保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中柬携手开展文化交流研究,讲好两国故事,丰富文化遗产。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表示,中柬人文交流前景光明,希望培养更多人才深化两国学术联系,在医疗卫生、环境可持续发展、旅游以及乡村发展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实现文明互鉴、互利共赢。
专家学者们的发言,既是对中柬两国项目合作、文化交流等成果的认可,更饱含了对中柬两国未来的期盼。
出发,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落实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主动服务对接柬埔寨“五角战略”,携手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中国华能在路上,中国企业在路上;以共赢为目标,以文化为纽带,加深中柬两国民众文化交流与传播、鼓励两国文化“美美与共”,中柬文化交流联盟在路上,两国民众在路上。这条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