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观察丨“绿”能赋新 “碳”见未来 ——零碳园区与绿色认证交流会观察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11-19 17:54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衣韵潼

  在“双碳”目标要求和能源低碳转型的挑战下,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零碳园区的建设之路。从政策引导到技术创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链协同,数字化技术正在赋能园区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

  为推进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以技术创新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大数据与统计分会、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于近日联合举办了“零碳园区与绿色认证交流会”,与会嘉宾共议绿色转型难题,深入探讨零碳园区建设的未来趋势与广阔前景。

  亟须统一绿色认证标准

  随着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零碳排放已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导方向及核心目标。零碳园区作为“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载体,逐步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认证机制,则成为衡量园区降碳成效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然而,在当前阶段,零碳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仍面临诸多复杂挑战。从规划布局到技术选型,从运营管理到效益评估,各个环节都亟待形成成熟有效的建设运营模式。由于缺乏统一的零碳绿色评价标准和权威认证体系,园区的绿色转型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建设零碳园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创新使命,其挑战与紧迫性显而易见。绿电与绿证在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绿色能源的唯一凭证绿证尚未获得国际认可。”中电联党委副书记、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强调。

  为深入开展园区技术研究与标准实践认证工作,积极推进完善中国绿证与国际绿证的互认机制,当下,中电联已汇聚起能源电力产业链各方主体力量,初步搭建起零碳园区建设的系统性框架。

  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茁介绍,在推动零碳园区及绿色电力证书标准化建设方面,中电联已组建了电力低碳标准化系统工作组,有条不紊地实施专项标准计划。针对绿色电力认证与核查的核心技术问题,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常青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度剖析,并围绕绿色电力消费的认可机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以及科学的核算方法提出思考,为绿色电力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目前大数据与统计分会已拥有建设零碳园区所需基础条件,并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统一的绿色认证标准制定,着力构建具有权威性的零碳园区认证机制,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零碳园区发展模式。

  共同打造零碳园区典范

  在持续不断的技术进步和政策引导下,零碳园区已经实现了从概念探索到规模化实践的历史性跨越。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沿阵地,零碳园区集成应用最新的清洁能源技术、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同时,有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形成绿色发展新生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带领的团队成功构建了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陕西省榆林零碳智慧能源站,该示范项目已正式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运动员村提供零碳排放的能源供应,覆盖面积达12万平方米。据悉,该项目不仅创造性地研发了氢赋能的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还应用了经济高效的储能技术,极大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陕西省榆林零碳智慧能源站为零碳园区的构建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与技术实施路径,在确保新质生产力具备绿色特质的基础上,引领了一场以绿色、分布、市场为核心标志的能源革命,树立了‘零碳—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标杆。”管晓宏称。

  围绕雄安新区零碳园区的规划建设,国网电易数字科技(雄安)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徐慧明也贡献出他的经验。他指出,在设计之初,大到取暖制冷,小到照明用电,园区碳排放计算精打细算,逐项瘦身。通过建设国内最大规模的园区级多端低压柔直环网,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进一步实现了光伏发电原地消耗,直流电直供充电桩,减少新能源车充电损耗,做到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高比例可调节负荷。

  “这些零碳园区的探索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有效推动了‘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更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实践经验。”中电联大数据与统计分会执行会长、中电联电能替代产业发展促进分会会长王继业表示,未来,分会将持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组织推动绿色认证工作和零碳园区实践成果落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建立我国自主主导的国际绿色能源认证体系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