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电网》 时间:2024-08-21 17:09
锚定五大要素提升科创水平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张政
北京蓝黑咨询有限公司 陈香顺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中央企业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不断强化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五方面基本要素,明确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关键”和“途径”,为中央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根本遵循和指引。下一步,中央企业将紧紧锚定五大基本要素,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深走实。
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基础研究是科学进步的基础,是技术创新的总源头和总开关,基础研究落后会导致我国长期处于全球创新链的中下游,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国外技术形成路径依赖,发展风险不断累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中央企业主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牵头建设的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策源地建设有序推进,加速布局创新联合体建设等。“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5%,过去两年研发投入均超过万亿元,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未来,中央企业将在研发周期长、攻关投入大、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的领域坚定投入,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
持续推动“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中央企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卡脖子”领域,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全力推进原创性、前沿性技术攻关,争做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量子信息、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在可控核聚变、6G网络架构、类脑芯片等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2023年,国家电网投入基础研究经费17.6亿元,部署实施10个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专项,攻克了国产化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平台、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
持续打造国家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随着科学研究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创新逐步向“深水区”“无人区”“制高点”“基础面”“交叉项”进军,大国间科技竞争也从领域竞争走向体系对抗,科研活动国家化的特征日益显著。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可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快速进行战略响应,迅速统筹科技资源,开展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原始创新,形成体系化的创新能力和对抗能力。
中央企业立足国家所需、两链所困、产业所趋,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构建融入国家总体部署、组织央企合力攻坚、推动企业主动突破的三层联动攻关体系。主动与国家实验室、大学高校开展长期稳定合作,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强大合力。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组织中央企业全面联合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系统协同攻关,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持续壮大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科技创新需要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后备科研力量的多方协作,世界顶尖人才更是引领创新驱动、开展原创技术策源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走人才强企之路,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国资央企事业中来,为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企业将发挥已布局的国家级研发平台作用,全力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特别是发挥好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关键作用,支持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切实发挥关键人才作用。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关键人才作用;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制度,健全市场化的薪酬分配机制,注重向实际业绩突出的科技人员倾斜。
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一套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生态,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教育制度、投融资制度等,以及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围绕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动力,中央企业将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制度和机制。加快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管理方式变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坚持“顶格、管用、解渴”完善出资人政策,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到83%。推动企业建立实效导向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对科研人员工资实行单列不受总额限制,健全容错免责机制,赋予其更大科研自主权。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