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4-08-09 12:07
看准汽车转型新机会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刘光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0.5万辆和206.8万辆,同比增长2%和4.9%。其中,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约22万辆,同比增长约120%。
2023年,中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匪浅。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光伏产品一道,也收获了中国出口“新三样”的殊荣。然而,还没来得及享受鲜花和掌声,国内国外就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和操作,如“苹果放弃造车”“汽车电动化是西方设下的陷阱”等,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中国汽车新能源化进程不可逆转
此前,一则消息不胫而走:美国苹果公司放弃了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电动汽车项目。
消息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圈内顿生波澜。将造车作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项目”并愿为自家汽车“押上一生荣誉成就”的雷军,对此“非常震惊”。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认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
事情到此并不算完,奔驰几乎同时宣布放缓汽车电动化转型步伐,将2030年100%的纯电目标回调至50%,再之前奥迪决定将发展重心重新定位于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在北美,通用和福特等主要车企也放缓电动化进程。于是,纯电动并非新能源汽车主流技术、电动汽车是西方为中国设下的陷阱等声音,便找到了“麦克风”。
当然,业界也同样表现得异常清醒。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综合考虑石油安全、大气污染、产业升级实施的重大行业方向,说电动化是西方为中国设下的陷阱并不符合事实。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认为,欧美车企并没有回归燃油车,也没有停止电动汽车业务,只是考虑到当前盈利情况而往后延迟一阵子。
况且,苹果“放弃造车”并非特指放弃造电动汽车,抛开“刻意”与夸张之外,外国车企也只是放缓而并非放弃电动化。
警惕国际竞争逐渐偏离市场轨道
事实上,困扰不仅来自舆论圈,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并走俏海外,经常被用于能源问题的政治化、工具化操弄已经波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93.2万辆,同比增长25.3%;出口金额达55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遗憾的是,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并非总被报以鲜花、掌声,有时反会遭遇“小院高墙”。
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展开调查,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声称如今的汽车如同“装了轮子的苹果手机”“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除此之外,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若美国产电动车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就不能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面对所谓的“大幅”进口,欧盟委员会3月5日发布通知,紧急要求欧盟海关开始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进行登记,以便于日后对相关商品追征反补贴税。
与美欧阻击中国电动汽车的“直白”相比,日本业界则更擅长“诛心”,比如以丰田章男为代表的日企高管,会时不时抛出电动汽车不环保、非主流等言论,试图抢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权。
如今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形成中美欧日“四分天下”格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反应“过激”的,也正是作为竞争对手的其他三方。
本来存在竞争十分正常,不过当竞争超出科技、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范畴,大兴贸易保护主义,强推歧视性政策措施,甚至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这就完全背离了公平竞争的本质,非市场因素已经成为拖累全球经贸合作的鸿沟巨壑。
然而,与非公平竞争本身相比,用来抑制全球贸易碎片化的国际规则体系失灵则更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中国汽车转型发展之路走得踏实
一直以来,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企,犹如高悬头顶的利刃,时刻威胁着中国交通用能安全。而正是这份强烈的忧患意识,成为推动中国交通绿色转型的原动力。
事实上,中国最早确立汽车电动化路线并非因为判断力超强,而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庞大,在某一领域的初创阶段,不同的团队和多个企业可以同时探索不同的技术路线,最后才确立一个最优路线作为主攻方向。
即便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仍然保持多路线发展,如纯电、油电、燃料电池等。因此,中国选定的技术路线是经过实践充分证明行得通的,不可能被一些带有迷惑性的声音所动摇。
另外,完整的产供链保障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优势,不断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有力保障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市场。相信,依靠国内大市场不断迭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会更加稳健地走向国际市场。
因向“新”转型而实现换道超车的中国汽车产业,必然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世界也终将迎来一个属于东方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