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论坛丨共识与协作 撬动碳标准国际合作“最大公约数”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7-23 17:03

共识与协作 撬动碳标准国际合作“最大公约数”

胥大伟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出“碳中和”的承诺,标准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由于各国在技术、政策、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碳减排正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制定国际互认互信的碳标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际公认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主要包含在ISO 14000系列标准中,但这些标准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大致框架,无法为具体的场景和产品核算提供详细规则,使得各国碳排放核算结果无法互信互认。在当前国际绿色贸易规则规制愈发严格的背景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领域提升话语权迫在眉睫。

  犹如一道“旋转门”,一面是“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另一面却是国际市场“碳壁垒”高墙广筑。以国际标准为纽带,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互认,则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破题之道”。

  在近期举办的2024国际标准化(麒麟)大会上,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以下简称“IEC中心”)与德国电工委员会(DKE)、英国标准协会(BSI)启动战略合作,就共同推动低碳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与实施、加强产品碳足迹领域的标准化实践、推动低碳的全电互联社会愿景等达成共识。这将是促进标准化国际合作,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应对碳中和全球治理挑战贡献“中国方案”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碳”标准话语权至关重要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简称CBAM)、《电池与废电池法》(以下简称“新电池法”)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以产品“碳足迹”为核心的“碳壁垒”正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据有关专家测算,未来将会有至少超过2万亿元中国出口商品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或者隐形碳成本的挑战。

  “碳关税”来势汹汹,制定国际互认的碳核算标准将是助力中国企业迈过这道“碳关卡”的关键砝码。然而,碳核算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国际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协同是其中的“痛点”问题。

  当前,全球碳排放核算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普遍采用的欧美发达国家发布的碳核算标准,同时国际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商业公司发布,碳排放因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在全球碳核算标准领域亟须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反映自身利益和诉求。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碳排放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首家国际标准化综合服务机构,IEC中心致力于为我国企业提供国际标准化政策研究、项目孵化、标准研制、人才培训、合作交流等全方位服务。IEC中心在零碳电力系统、钙钛矿、未来智慧传感等新兴技术领域积极开展标准化战略研究,主导发布多项IEC战略白皮书,在新型电力系统、动力电池、虚拟电厂、储能等领域形成国际标准化成果10余项,为我国引领全球碳中和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奠定重要基础。

  作为一招“先手棋”,瞄准中国在碳标准领域的急迫需求,将是IEC中心未来工作的聚焦点。通过加强新兴低碳技术交流,促进相关IEC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强产品碳足迹标准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中国在“双碳”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建立一套多边合作机制,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在合作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达成上述目标的关键机制。

  基于共识的标准国际合作新范式

  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关键在于把标准与贸易紧密相连。实现标准的互信互认,将成为国际贸易中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

  实现标准的国际互认,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多方共同参与,以国际间的协作形成标准化的“大合唱”。IEC正积极加快构建涵盖碳足迹、碳核查、碳计量、碳认证等方面的碳中和标准体系。作为推动“双碳”领域国际标准化的一支“先遣军”,IEC中心聚焦全面建设碳中和业务能力,在重点领域优先开展碳足迹国际标准化及其认证布局。

  此次,IEC中心与DKE、BSI启动战略合作,旨在建立三方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兴技术研究、国际标准研制、国际会议交流等合作。三方将以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新兴低碳技术交流,促进相关IEC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强产品碳足迹标准化实践的合作,促进温室气体管理领域的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通过研讨会、示范项目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团体,共同推动低碳的全电互联社会愿景。

  作为本轮标准化国际协作的重要一环,IEC中心将重点与DKE开展合作,双方将围绕低碳领域开展新兴技术研究,联合策划课题项目,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制定与实施。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德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联合研制,加强国际标准化交流互鉴,促进标准互通互认,为我国技术、产品、标准“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强化一系列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动员全球资源参与减碳,而标准则是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关键工具。基于碳中和国际共识,通过建立搭建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作用,IEC中心与BSI、DKE等国际组织展开深度合作,将为中国积极参与碳中和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争取更多国际标准话语权,共同推动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碳标准,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参考和绝佳的实践样本。【作者单位: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