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观察丨绿色转型中,如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7:02

绿色转型,如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莫非

  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推动能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如何抓住这一新旧动能交替的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在日前召开的“能源中国——统筹转型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的产业动能焕新”主题活动上,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要统筹好能源转型与经济增长、绿色发展,通过政策创新为动能转换护航。

  低碳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复苏增长主要驱动力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设备制造、绿色投资和市场发展等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

  刘世锦表示,绿色创新带动了大量的绿色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投资创新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新动能之一。

  “这几年低碳绿色产业技术上快速迭代和大量产业化投资,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的潜力在不少方面远超预期。过去很长时间里,谈起环保和减碳,一些地方政府有时还会担忧这对经济增长会不会形成拖累,但现在人们明白这二者是相互促进和共赢的关系。实际上,全球范围之内的低碳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疫后经济复苏和增长重要的驱动力量。”刘世锦说。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表示,长时间以来,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气候与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追求的政策目标,但在传统能源技术、治理体系内,这三个目标很难相向而行,并呈现出所谓的能源“不可能三角”矛盾。

  邹骥表示,随着过去十多年间,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电网技术、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发展壮大为标志,能源科技产业革命已汹涌而至,越来越展现出上述三个政策目标是可以协同实现的前景,而这个前景的依据是科技和产业的革命。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总体上处于增长动能转换的档口,高质量发展一个新的显著要求就是发展要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优良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健全的生态系统和优良环境质量正成为国民财富中日益重要的自然资本,这意味着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邹骥认为。

  邹骥表示,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潜力也在不断扩大。根据能源基金会以及合作伙伴的不完全统计,在未来30多年的时间里,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潜力可以达到140万亿-20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能源基金会在三年前对近期的‘十四五’期间的投资潜力做过估计,从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化、数字化融合、先进制造业这四个领域的不完全统计,投资潜力平均每年大约9万亿元,5年下来接近46万亿元。”邹骥说。

  在邹骥看来,这个宏观投资潜力数字背后是实体经济中质量、需求、资源、技术、产业、盈利和收入来源等内容的实质性的变化。

  “未来30年中,我们有理由认为绿色低碳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可能成为新的收入增长主要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不仅体现在如上所说的投资方面,也会由如上投资从供给端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邹骥表示。

  重点领域将全面释放新动能潜力

  中国电建集团首席专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彭程表示,我国能源活动的碳减排、碳排放量占比高达90%,因此能源电力领域有必要率先减碳。

  彭程认为,我国低碳转型路径要贯彻“先立后破”的总方针。“立”包括确立新能源的主体地位、推动调节性煤电适度发展和灵活性改造、发展水电和抽水蓄能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等,其中煤电灵活性改造是核心。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建筑占据很大分量。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体现在更节能、更多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健康舒适三个方面。

  “热泵将来有非常大的用处,热泵用的电是绿电,效率会大幅提高。此外,建材碳排放量非常大,通过碳市场的建立,把这块市场调整到建造商能够选择节能低碳的建材方面,整个市场机制就发挥作用了。新的动能不是指挥出来的,是市场机制推进出来的。”仇保兴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在活动上表示,能源是现代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现实发展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魏琪嘉强调,在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能源安全可靠供应与绿色低碳转型,保持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动态替代与安全平衡关系,加快建立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多元供应体系,协同推进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以及新能源的有效开发工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传统燃油车,标志着其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新阶段。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广过程中,仍存在推广不均衡的问题,如一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北方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想要进一步激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需加大下沉市场的推广力度,根据不同动力性能和环境适用性优势进行推广。刘小诗说。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