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观察 | 欧风电仍需合力方能共赢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4-04-29 16:34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燕

  近日,欧盟宣布依据《外国补贴条例》(FSR),对西班牙、希腊、法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五个国家的中国风电机组供应商开展调查,这一事件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在此之前,据媒体报道,欧盟高级别官员以及欧盟多个成员国官员针对中国风电装备的各种言论,以倾销与不公平竞争等为借口抵制中国产品,欲将中国风电产品拒之于欧洲之外。

  多家风电企业表示,这些不合时宜的行为,与当下国际社会同心协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所付出的努力背道而驰,将严重影响中欧在新能源领域多年来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不利于欧洲乃至全球风电产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欧双方应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实现产业链稳定和健康发展。

  呼吁公平竞争,我国已形成完备风电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的起因是欧盟委员会担心中国风电机组供应商凭借政府补贴在欧盟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根据欧盟的声明,调查评估中国企业是否通过政府的补贴获得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以及这些补贴是否对欧盟的制造商造成了损害。

  然而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这一调查可能并非纯粹出于公平竞争的考虑,而是欧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意在保护本土产业

  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发展迅猛,造就了中国风电独一无二的强大竞争力,中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对欧盟制造商构成了较大竞争压力。

  “一方面,中国建设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推动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以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基础,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完善的风电产业体系,实现上下游紧密配合、高效协同,进一步降低了设备价格,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向记者介绍道。

  在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后的20年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000倍,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75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7亿千瓦,连续13年领跑全球。

  “目前来看,中国的风电技术已经进入了‘无人区’。”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总经理于晨光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除了在产品技术以及装备水平上提升之外,还做了很多基础研究。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动风电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

  “规模对制造业的成本影响显著,一旦达到相当的规模,可降低产品价格30%~40%。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难以做到的。”秦海岩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拥有整机企业15家,叶片企业25家,主轴承企业13家,齿轮箱企业15家,发电机企业14家,变流器企业9家,并且打造出了从整机、原材料、零部件、勘测设计、施工、工程装备等27个大项、70多个品类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

  事实上,在中欧风电产业的合作与竞争中,双方都有各自优势。中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在成本控制、规模化和产品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使得中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而欧盟制造商则长期在技术研发、品牌和服务方面具有优势。

  业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中欧双方在风电产业的合作与竞争仍将并存。技术创新是推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欧双方应该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合作,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妥善解决贸易摩擦,确保产业链稳定和健康发展。

  打破贸易壁垒,维护中国风电企业合法权益

  4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欧盟宣布对中国风力涡轮机供应商进行调查的相关问询时表示,“我们敦促欧方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中方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记者关注到,欧方迄今为止发起的FSR调查均针对中国新能源相关企业,目标指向明显,不仅严重损害中国企业赴欧开展投资贸易合作的信心,干扰中欧产业互利合作,也将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绿色转型的进程。

  针对该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发表声明,就欧盟对中国风电机组供应商展开调查一事,代表中国风电行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声明中明确,中国风电产业界始终与国际同行站在一起,在国际合作中受益,也为外资企业成长提供了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欧盟当前的调查,只会破坏双方合作的大好局面,不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安全可靠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秦海岩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中欧风电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我们希望欧盟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此次调查,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实际上,欧洲存在巨大的绿电需求与风电设备供应缺口。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报告显示,欧洲国家的风电部署率与欧盟气候变化目标不符。德国《经济周刊》援引行业内部人士的分析称,欧洲希望实现大规模风电扩张,但西方供应商因为价格和供货速度等原因,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全球风能理事会则发布报告指出,到2026年,除了中国外,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出现产业链供应链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投资和区域合作,建立更加多样化、富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此外,还需打破贸易壁垒,确保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自由流动。限制性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将增加成本,并有可能推迟全球能源转型。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23年中国品牌风电机组出口量为470万千瓦,仅占产能的不到5%。中国风电产业综合产能约为1亿千瓦,只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和一部分国际市场需求,处于相对良性的状态。未来几年中国国内风电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有望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因此,中国风电产业链在供应当前市场需求时是合理的。

  风电产业已高度全球化,遍布世界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紧密交织,欧洲风电未来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中国。秦海岩坦言,欧洲风电设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他人所造成的,而是应找找包括通货膨胀、原材料供应短缺、需求端市场波动等自身原因。

  保护主义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造成的是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个风电市场,中欧只有相向而行,才能构筑起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增进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