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观察丨构建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解读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释放的有利信号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4-03-01 17:00

 见习记者 赵悦婧

  近日,京津冀三地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该《行动计划》释放了京津冀在能源协同发展中的有利信号,同时布局了多个电力、天然气、热能等重点能源领域项目。

  按照该《行动计划》,到2025年,京津冀三地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为携手打造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实可靠能源保障。

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开工张北-胜利特高压线路工程,构建京津冀特高压环网,基本形成以陕京系统、中俄东线(中段)、鄂安沧管线、天津LNG外输管线等为依托的天然气骨干管网,乌兰察布-北京房山“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作为国内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纯氢输送管道已被纳入国家规划……记者从“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获悉,过去十年,三地扎实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逐步提升区域能源供应安全性、稳定性和协调性。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表示,目前三地已经建立一套成熟的电力保供联动机制,北京环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有主力通道送电,民生用电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可靠电力保障。

  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北京市将加快推进环京电源建设。北京市将会同河北省有关部门支持京能集团加快实施涿州电厂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同步协调电网公司加快谋划电源并网线路接入方案,尽早启动送出线路建设前期工作,实现电源、电网同步建成投产。依托京津冀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雄安特高压—新航城、西合营—房山、北京东特高压—通北、廊坊北—亦庄4条500千伏线路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记者获悉,北京市还将加快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建设,推进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二期、三期建设、投产,保持并逐步提升唐山LNG接收站市政府应急储备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燃气管网输配系统,推进居民用户燃气安全型配件安装、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继续开展非居民用户液化石油气替代。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三地将统筹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逐步建成坚强互联、安全高效、调配灵活、智慧开放的区域能源基础设施系统。

统筹构建清洁多元能源供应体系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的PM10(下角标)、SO2(下角标)、NO2(下角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均好于规划预期。这背后,折射出三地大力推进燃煤压减的显著成效。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北京市开展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专项行动,截至2022年底,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3年底,93%的村庄住户实现清洁取暖;天津市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35蒸吨及以下、其他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河北省化工、水泥、钢铁等高耗煤行业大范围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清洁取暖率达到85%以上,平原地区散煤利用基本清零。

  “三地‘追风逐日’,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作出恰如其分的形象概况。据发布会披露数据,截至2022年底,三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装机达到793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50%以上,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

  《行动计划》将继续敦促三地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进一步提升区域绿电消纳规模。

  同时,《行动计划》指出,京津冀三地将优化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布局,大力推动供热模式由化石能源为主向绿色低碳能源耦合发展,供热系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变。同时,加快先进油气开采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提高油气采收效率和油气利用率,持续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推进煤电和炼油升级改造,确保传统能源供应保障安全稳定。

合力打造高效融合能源创新体系

  《行动计划》提到,京津冀三地将合力打造高效融合能源创新体系,高质量建设一批重点示范区。坚持创新在能源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设跨省市能源协同创新平台,壮大能源联合创新主体。实施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培育发展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绿色石化集群,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储能产业链。

  以备受公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为例,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三地将加强区域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建设,推动城际高速和普通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全覆盖。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表示,北京市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和运营服务能力等均居全国前列,与现有新能源车辆发展需求相匹配并适度超前,平原地区充电服务半径3公里左右,基本实现了车桩协同发展。

  按照《行动规划》,北京市将加强区域新能源汽车补能设施建设。在社会公用领域建立“布局优化、超充引领”的充电网,以大型商超、写字楼、交通枢纽、公交场站、加油站等为重点推进超充站建设,促进公共充电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加快推动公建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桥下空间停车场、驻车换乘(P+R)停车场等场所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规范充电条件,施划专用充电泊位,提高配建比例。推动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提升已建景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数量。

  居住区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速。“结合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和人防工程项目,本市将因地制宜开展供配电设施改造,基本实现有条件区域充电基础设施‘随报随装’。”李如刚说,公路沿线、高速服务区等场景将以“加密、提效”为原则,开展既有服务区升级改造,推动城际高速和普通国省干道充电设施全覆盖。 

责任编辑:张栋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