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4-01-25 10:25
中国电力报记者 伍梦尧
在国家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撑下,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在总装机中比重首次过半,成为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雅砻江牙根一级、金沙江昌波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及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行业发展相关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为清洁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仍然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广阔。
清洁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水电行业多点发力争取规模、质量双提升。2023年以来,“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多个大规模水电站建设进入关键节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持续加快,有望进一步加速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实现水电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同时,从2023年初召开的农村水利水电工作会议,到2023年11月召开的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现场会,国家相关部门推动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力度持续增强,在逐步构建小水电绿色循环发展体系的同时,有望加快水电行业发展步伐,并为我国能源安全供应提供更多保障。
光伏发电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市场方面,在装机规模持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的情况下,产能的阶段性供大于求将加剧市场竞争,驱动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国际市场方面,一方面,印度、美国两大海外市场为扶持本土企业发展频频采取关税制约、产品扣留等措施,贸易摩擦频繁,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龙头企业海外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积极成果,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助力中国光伏企业重新打开美国光伏供应市场,有效扩大海外市场空间。
风电行业在政策支撑下迎来发展高峰期。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基地及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有望推动风电行业实现装机量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2023年出台的多项支持政策,我国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在未来几年内均会迎来一个小的发展高峰期。其中,陆上风电在《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驱动下,“以大代小、以优代劣”,为风电行业打开了退役换新市场,也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打开巨大的增量市场。由于海上风电竞配、核准、开工周期相对较长,多省“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在2023年三季度陆续开工建设。根据各地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超过2500万千瓦。
核电机组陆续开工驱动行业进入发展繁荣期。自2019年我国重新启动核电项目核准以来,截至目前,已有多台核电机组陆续开工建设。一般情况下,核电站的设备进场周期大概在3年,从核准到建成的完整建设周期一般为56~60个月,投资额约200亿元。业内预计,我国核电全产业链有望迎来一段时长近5年的发展繁荣期,并加速推进相关核心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市场交易机制日渐完善
2023年以来,我国加快完善新能源电价形成机制,显著扩大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支持清洁能源项目绿色价值有效兑现。
绿电交易体系完善,激发社会绿电消费潜力。伴随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绿色电力交易、绿色电力证书等市场化交易品种不断增多,绿电交易更加规范有力,有益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培养社会绿色电力消费习惯,在短期内不断提升消费者为绿色产品支付环境溢价成本的意愿,保障清洁能源行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碳市场日渐完善,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格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全面启动以来,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展现了碳价的市场属性。业内认为,伴随未来“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碳市场交易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并驱动碳价进入持续上升通道,更好地兑现清洁能源项目的环境溢价,支撑风电、光伏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风光企业亟待加强技术研发
进入平价上网阶段后,风电、光伏发电行业降本增效压力持续增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相关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需要从技术研发、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从短期来看,目前,风电、光伏发电行业已陆续进入市场洗牌阶段。风电行业在风电整机厂商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低,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光伏发电行业受技术迭代影响,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愈演愈烈的同质化竞争拉低产品价格,市场显露出无序竞争苗头,企业同样面临盈利空间大幅缩减的经营困境。在这一阶段,如何提升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已成为风光企业必须谨慎思考的问题。
从长期来看,技术研发仍是行业发展的主要课题。随着风电行业呈现的大型化、深远海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企业不仅要适应单机规模、零部件尺寸的变化,更要加快实现双馈发电机、主轴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解决“卡脖子”问题。对于光伏发电行业来说,技术迭代形成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使“马太效应”日益加剧,企业不仅要全面提升管理能力,更要在技术革新上持续投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增加弯道超车可能性。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