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4-01-24 14:00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杨永明
2023年以来,我国油气行业大力推动增储上产与勘探开发,持续加快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储运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首次分区域核定,“绿色指引”推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全领域发力 保增储上产
上游领域,油气增产增供持续推进。2023年,新建原油产能2250万吨、天然气产能420亿立方米,全年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达2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4.5%。
中游领域,油气储运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2023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加速建设、顺利投产。中俄东线、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一线、青宁管道、苏皖管道5条天然气主干管道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中开线与平泰线互联互通工程顺利完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主线路管道焊接正式完成,川气东送二线管道正式开工建设,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外输管道一次投产成功。
2023至2024年供暖季,油气企业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的资源量预计超100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国产气、LNG外输、储气库采气均有增长。目前,我国主干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突破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此外,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首次分区域核定。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此次核价是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以来的首次定价,也是国家首次按“一区一价”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价格核定后,国家管网集团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价率由20个大幅减少至4个,构建了相对统一的运价结构,打破了运价率过多对管网运行的条线分割,有利于实现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
下游领域,“绿色指引”推动炼油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我国炼油行业实际出发,系统部署了相关工作,将有力指导炼油行业推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抓实“老”与“新” 解发展难题
如何挖掘增产增供潜力,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油气行业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资源品位持续降低,各项成本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益勘探难度加大,稳油增气的资源基础还不够牢固。同时,开发老油气田稳产难度加大、提高采收率技术亟待攻关、海外油气亿吨稳产面临挑战,成为油气增储面临的难题。
要围绕国家油气安全的战略目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加快构建原创性的理论认识、打造引领性的技术装备,形成支撑有力、前沿领先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抓老油气田稳产工作,创新发展高效化学驱、气驱等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最大限度开发老油气田;另一方面,抓新项目、新领域促上产工作,强化陆海新领域新层系优质规模储量勘探,为油气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未来,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主要是陆上深层、非常规和海洋三个方向。在深层领域,应围绕中西部重点盆地,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加大风险勘探投入力度,争取发现更多规模储量,同时要加快深层地球物理、钻井完井、采油气工艺等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攻关研究,实现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在海洋领域,应立足深海关键技术突破,强化核心技术与装备自立自强,加大对存在用海问题的项目的协调力度,加快渤海海域和南海北部勘探开发,积极准备南海新区,推动海洋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在非常规领域,应立足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以及渤海湾等地区的中高成熟度页岩油进行规模效益开发,加快中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现场先导试验,力争产业化发展。页岩气立足四川盆地,做好3500米以上浅资源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加快3500米以下深页岩气勘探开发步伐。通过大力发展“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关键技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动页岩油气开发成本不断下降、产量持续提升。
探索与实践 促低碳转型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近年来,在“双碳”背景下,油气企业已纷纷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启了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光伏、风能发电、氢能、地热能及新型储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胜利油田建成油气领域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系统;吐哈油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运;国内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
未来,若要大规模推动油气生产与新能源融合,仍然面临诸多亟待突破的难点。一方面,油气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缺乏专业人才与经验,需进一步掌握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油、气、电、热等多种能源综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也对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业务构成了挑战。
为此,油气企业应加快推进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企业在电气、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光伏制氢、新能源发电技术、炼化转型与新能源融合等方面持续开展技术创新,通过跨领域协作形成科研攻关机制,推动“风光热储一体化”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应用,以实际行动助力油气企业能源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实现。重点建立低碳减排、CCUS、清洁能源应用、碳管理以及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新能源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重视全产业链碳中和管理,基于碳排放情况,制定阶段性碳中和目标,在新能源项目设计阶段将碳管理纳入考虑范围,将油气开发生产碳排放核算、影响评价、减排措施、碳资产开发与交易等与低碳新能源业务有机结合,制定减排措施与抵消方案,加强内外部沟通,建立适合企业的碳管理体系,助力碳中和油气田、油气管网建设,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