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观察丨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景可期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4-01-11 11:23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苏伟

  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20万吨/年。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过去一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快速提升,已突破6万吨/年。随着部分在建项目陆续投产,行业专家判断,2025年我国可如期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目标。

新增74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

  根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统计,2023年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数量为74个,合计规划投资规模4703.6亿元。

  在74个项目中,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三峡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均已在2023年投产。2023年投产的其他项目产能合计不超过1000/年。

  从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分布区域来看,内蒙古得益于优秀的风光资源禀赋、国家与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自身广阔的消纳前景,已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重镇”和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投资热土。

  2023年内蒙古新增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达39个,新增项目规划投资2538.5亿元,占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划总投资的一半左右,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量均一骑绝尘、领跑全国。

  除内蒙古外,吉林(总投资872.4亿元、拥有7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黑龙江(总投资416.5亿元、拥有3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新疆(总投资253.6亿元,拥有4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辽宁(总投资169.5亿元、拥有4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紧随其后。

碱性电解槽技术领跑全球

  在2023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氢能分会会长魏向记者表示,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我国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且成本优势明显。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这点,2023年我国共有50款电解槽下线,碱性电解槽的产能、单槽产氢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分析认为,得益于完整的供应链,我国碱性电解槽的性价比远超其他国家,市场竞争力较强,预计我国碱性电解槽的产能、单槽产氢量以及市场占有率3项指标在近中期仍有望领跑全球。

  标准的缺失和长期技术沉淀的缺乏,导致我国碱性电解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以及标准法规和评价方法的快速完善,我国碱性电解槽技术水平将快速提升并继续领跑全球。

  据了解,目前在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方面,国内大批燃料电池企业依托生产线优势,纷纷进入PEM电解槽领域,但大多处于样机阶段。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限于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度和国产零部件的性能及耐久性等,我国PEM电解槽产品性能较康明斯等国外PEM电解槽龙头企业的产品仍有较大差距,2024年我国在这方面将依然处于跟跑的状态。

基衍生物市场前景较为明确

  根据2023年我国签约、获批及公示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统计,2024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投产项目产能将突破25万吨/年。但因为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实际应用场景较为有限,业内预计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产能不会完全释放,实际年产量或将低于10万吨。

  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消纳方面看,目前,基衍生物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以及氢制甲醇仍是主要途径。

  《报告》显示,2023年,受终端需求旺盛和能源贸易转型影响,我国绿氨和绿色甲醇项目均呈现数量多、规模大的发展特点。凭借其载氢效率高、易于液化、储存和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备受市场青睐。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终端需求方面,随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等一系列“”政策落地,以绿色甲醇和绿色煤为代表的绿色燃料在海运和航空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变得愈发迫切。积极的市场预期和强烈的市场需求,将驱动我国绿色甲醇项目投资规模快速扩大。

  鉴于2024绿氨、绿色甲醇等基衍生物市场前景较为明确,需求比较迫切,业内认为,绿氨、绿色甲醇等项目建设和投产速度会加快,叠加其他绿氢项目产能逐渐释放等因素,2025年我国可以如期完成或小幅提前达到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10~20万吨/年的规划目标。

责任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