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11-15 09:22
邱丽静
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有效增强能源产业链韧性、加快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进而实现产业链安全稳定,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我国要实现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目前面临一些挑战。其一,部分产业链存在明显短板。能源领域仍有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例如,石油炼化等行业仍在大量使用国外工控系统,核电、燃气轮机部分配件等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油气管网、电力等领域的部分核心处理器依赖美国企业,高端风电主轴承市场长期被跨国巨头垄断等。其二,相对优势产业面临被赶超的风险。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各国围绕新能源产业链相关关键矿产资源获取、核心技术创新、产业链本土化展开了激烈竞争。欧美等国一方面在产业研发、应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加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助推产业发展升级,另一方面加大对本国新能源产业的保护力度,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
因此,亟须通过能源创新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确保在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供应受到限制时,依然能够依靠自身实力保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增强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补短锻长。从能源产业链紧迫需求出发,聚焦“卡脖子”技术和“掉链子”环节,突破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关键仪器设备等制约。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并在这些优势领域中打造先进产业群。加快研究快速兴起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是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揭榜挂帅”形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关键装备、先进材料等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补齐短板。围绕氢能等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展规模化应用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创新集聚。同时,加强对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能源科技创新领域。鼓励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各环节科技创新。
三是全面提升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能源系统智能调控技术突破,提升资源精准高效配置水平。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煤炭和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全链条和各环节的覆盖应用,提高行业整体能效、安全生产和绿色低碳水平。推动数据资源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充分流通和使用,打通不同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带动能源网络各环节的互联互动互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及行业间协调运行效率。通过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支持力度,鼓励能源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监测能力建设,及时发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
四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内外联动,建设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能源要素市场,加快打造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同时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科技合作,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深化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多元化能源产品种类和供给渠道,以分散市场风险、减少地区依赖。加强“一带一路”新能源产业合作,开辟新的新能源应用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降低欧美市场波动的影响。
责任编辑:江蓬新
校对: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