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论坛 | “一带一路”成就能源合作新范式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10-17 09:33

  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过程中,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能源合作一直是其重要基石之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能源合作,以其充沛的内在动能,深刻、全面地推动着全球能源系统结构、市场结构、主体结构、治理结构和价值结构的持续转型。

深度改进优化相关国家和地区能源系统结构

  一方面,在中国企业强大高效的工程建设能力支持下,诸多具有地区乃至世界影响力的重大能源项目从无到有,为当地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清洁转型提供了最基本的物理条件。标志性工程有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K-2和K-3核电站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阿根廷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黑山莫祖拉风电项目等。另一方面,以跨国、跨地区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重点,根据国际能源贸易的客观需求,建设以中国为中心的辐辏式能源基础设施管网系统,推动相关国家能源关键基础设施从事实上的“孤岛化”向“网联化”方向演进,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先后建成投产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跨境油气管道;与俄罗斯、蒙古国等7个国家开展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积极宣传、推动以特高压和清洁电力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全面促使全球能源市场供需结构变革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十年,也是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大调整的十年。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全球能源主要的消费地区集中在欧洲、北美,以中日韩印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十年后,仅中国一国的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就已经达到全球总量的25%,相当于美日印三国的加总;在全球石油进口贸易总量和天然气贸易总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0%和14%;其中LNG进口在全球LNG贸易中的占比超过21%。世界能源市场的消费重点和主要购买力,已经从北美和欧洲大幅转移至以中国为重心的太平洋西岸地区。全球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区,也呈现更为显著的多元化特征。除传统的“欧佩克+”之外,页岩油气革命促成美国油气战略大转型,从全球主要的油气进口国一举变为最大的油气出口国,并成为推动液化天然气区域市场扩张为全球市场的关键力量。地区供需关系的变化从根本上重塑国际能源市场格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以中国的巨量能源市场需求为中心,形成了覆盖俄罗斯、中东、北非、拉美、东南亚等全球能源传统供应地区的世界能源贸易关系网络,成为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大调整中的决定性力量。

显著增强世界能源从业主体结构的多元化

  自工业革命带动第一次能源革命以来,世界能源领域的主要行为体,长期以欧美世界的能源寡头为主,在上世纪曾一度出现过英美七家石油公司瓜分世界石油市场的局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东产油国石油公司国有化进程开始,国家石油公司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作用逐渐匹敌、超越欧美私有跨国能源公司。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成为原油进口国后,主要依托国有石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确保安全稳定进口。而其他能源领域的国际拓展相对迟缓。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框架下,以电力、电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为主的各类中国能源机构,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海外扩张的机遇,以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实施了设计、施工、装备、管理、运营、服务等一体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国际能源全产业链条上积极活跃、卓有竞争力的参与者。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装机,而且供应了全球近70%的光伏产能,满足了超过60%的全球风电机组市场需求。“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为中国能源企业全面走向世界、接受国际竞争考验、实现持续发展壮大的“东风”。中国能源企业也从国际能源市场的追随者,稳步发展成若干领域的领跑者,掌握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引领转型发展的话语权,有效增强了国际能源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持续优化促进碎片化的治理机制趋于体系化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欧美经济体能源消费增速趋于停滞,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原本由国际能源署协调经合组织等主要油气消费国、由“欧佩克+”组织负责协调油气生产和出口、双方共同决定能源市场走势的国际能源基本治理架构,已难以有效应对诸多新问题。加之全球清洁绿色转型加速推进,国际能源治理的对象、内涵、外延都出现重大扩展,原有治理机制的碎片化现象更加突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一方面不断扩大“朋友圈”,定期举行能源部长级会议,打造日益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就安全稳定供应、跨国能源合作和加快清洁转型的政策沟通、规划对接、能力建设、技术交流和联合研究等展开对话、部署行动。目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33个,超过国际能源署,也成为国际能源治理领域主要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兼有主要能源供应国和消费国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以能源合作为牵引,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坚持做现有国际能源治理体制机制的维护者、完善者,积极融入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跨国能源治理机制。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先后共同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中国—阿盟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国—中东欧国家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中国—非盟能源伙伴关系、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等5个区域能源合作平台,通过常态化、多层次、多轨制沟通对话,不断修补和完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

不断推动并引领世界能源价值结构转型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行业呈现出价值重心从商品向服务转移的基本趋势。2012年以来,这一趋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先进能源企业感知,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转型发展战略。从单纯的能源商品提供商,转型为更具增值空间的能源服务供应商,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壳牌、意大利电力公司等知名跨国能源企业已制定相应战略。个性化能源服务、能源数字技术、能效服务、新能源项目建设与并网运维、关键能源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技术、智慧电网建设、能源产业链拓展业务等,成为世界先进能源企业最具增长潜能的业务板块。顺应这一转型趋势,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十年中,中国能源企业积极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领域的政策经验、先进技术、重大装备等高端产业资源走出国门,将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中国制造转化为新的业务增长极,不断向国际能源产业价值链U型曲线的两侧升级。特别是电网类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成功投资运营巴西、菲律宾、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阿曼、智利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投资和承建的项目均为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实现了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和技术、装备、标准一体化“走出去”。这既是全球能源行业价值结构转型的现实例证,也代表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未来深入发展的基本范式。(作者/单位:苗中泉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江蓬

  校对: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