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10-16 11:12
记者 邱燕超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大力推动乡村风电建设。风电下乡逢时而进。
然而,该行动提出1年有余,作为乡村风电主要模式之一的分散式风电虽发展势头正劲,但预期尚未达到。其原因为何?风电下乡如何破题提速?
分散式风电开发应加强政策引导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风电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7月全国风电新增2431万千瓦。但风电开发形式目前仍以集中式为主,分散式风电发展较为缓慢。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提出,被视为推动分散式风电开发的一剂强心剂。在各地相关政策推动下,风电下乡在我国中东南部等地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例如,山西省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同意开展夏县整县风电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通知》,让风电下乡模式在该地得以复制推广,致力于将新能源开发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打造农企合作范本,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多地风电下乡试点的举措成效被收录于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以总结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
在推广典型项目先行先试的同时,一些制约乡村风电发展的共性问题也暴露出来。
“积极稳妥发展乡村风电,助力推动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恰逢其时,非常必要。”在日前召开的“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发展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综合处处长陈永胜指出。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方案编制,并积极推动实施。
“当前,风电项目用地面临着指标限制、空间约束、审批流程三大挑战。”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开发利用所研究员侯华丽表示,推进分散式风电在乡村的发展,在规范新能源用地方面还需要制定引导性的政策。
虽然分散式风电规模较小,但空间用地、指标审批流程与大型风电项目并无明显差异。侯华丽建议,仍需做好规划衔接,科学选址,优化布局。例如,优化风电基础设计,通过缩小基础直径,增加基础埋深和厚度的方式,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优化风电场选址布局,科学布局风电机组,开发荒地等未利用地。
记者获悉,近期,国家能源局计划出台“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梳理分散式风电发展难题,为乡村风电发展描绘蓝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与风电互利互惠
“开发乡村风电,需要行业统一认识,因为理念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提出,乡村风电的发展要回归到乡村振兴的主线上。目前,大力发展乡村风电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绿色电力。
“乡村振兴和风电发展休戚与共。”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顾问吴凤林告诉记者,在发展乡村风电产业时,应因地制宜,将风电企业利益同村集体利益相结合,实现互利互惠。
“现阶段乡村风电更需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过渡。”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表示,推动风电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要由“风电+”转向“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风电为辅,带动“产业链、生态链、就业链”快速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要深挖需求,注入动力,从“输血”帮扶转变为乡村自主“造血”。
乡村风电对风电项目及设备的定制化与环境友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飞指出,乡村风电产品,要能满足乡村场景的特定需求。企业在乡村风电的开发上要更重视策划,应结合当地实际,重视地方文化,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安全可靠和生态环保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有业内人士认为,生态环保应贯穿乡村风电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通过前期的系统规划设计,规避风电项目对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风电产业与乡村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秉持长期主义。”上述人士提出,“乡村振兴+风电”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因地制宜协同发展。在风机设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及适应性方面,应提升适应乡村特点的标准与要求,探索更多创新模式。
业内认为,随着风电下乡步伐的加快,不仅可以通过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给村民增加额外的收益,还可以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用电增长的需要。在提高村集体收入的同时结合乡村区域特色,不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有望实现“乡村振兴+风电”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江蓬新
校对: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