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专访 | 发掘典型 探索新型能源体系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0-12 09:25

——就国家能源局能源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专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世宇

记者 邱燕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活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四个维度征集典型案例,旨在发掘总结并交流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推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此次案例征集工作将对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挥怎样的作用?案例征集的要点有哪些?围绕这些问题,日前,中国能源传媒集团(以下简称中能传媒)记者采访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刘世宇。

  中能传媒:这是国家能源局首次组织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征集,您认为这项工作将对能源高质量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刘世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消费将保持刚性增长,但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还未完全形成,能源转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此次开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将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实践支撑。通过发掘典型案例,系统总结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做法,有助于各方深刻把握不同场景下绿色低碳转型的思路方法,结合工作实践探索新型能源体系实践路径。通过典型案例展示和交流推广,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能传媒:目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践很多,您认为申报的案例应满足哪些方面的要求?

  刘世宇:结合《通知》有关内容,我认为应该满足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实效性。案例征集不同于组织开展试点示范,需要取得良好的实质性成效。案例全部或者部分建成投运是基本条件,不得为方案构想阶段的案例。此外,案例还要有比较好的增量效果,从措施实施前后量化指标的变化上,要能明显看到转型成效。

  二是创新性。当前我国能源转型遇到的问题不是“大干快上”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此次申报的案例不能唯规模论,应突出原理方法创新、技术应用创新、运行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三方面创新成果,展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践取得的新突破。

  三是可推广性。案例价值体现在后续推广应用中。要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案例得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充分反映典型场景下的能源转型模式路径。案例得具备可操作性,技术达到可规模化应用的成熟度,方案科学合理,投资运营成本可承受。此外,还要应用范围广,否则难以起到以点促面的作用。

  中能传媒:《通知》明确,此次主要征集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类、城市(乡镇)能源增绿减碳类、能源产业链碳减排类、用能企业(园区)低碳转型类等四类典型案例。您认为这次案例征集的范围有什么特点?

  刘世宇:这次征集范围广泛全面,几乎涵盖了能源领域生产、加工转化、消费各环节,只要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优秀实践案例,都能参与申报。案例如以能源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主,可按照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分别对应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类和能源产业链碳减排类。案例如重点在能源消费侧,就可以根据能源消费场景的范围相应归到其他两类。城市(乡镇)增绿减碳类涉及的范围比较明确,包括城市或乡镇。用能企业(园区)低碳转型类涵盖的领域比较多,面向几乎所有重点用能领域,如《通知》里明确的,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园区、公共服务机构、社区等区域的节能减排实践,绿色能源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场景,比如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数据中心,以及园区级的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等。

  这次案例征集范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征集内容的颗粒度设置恰到好处,主要聚焦有明显碳减排效果的案例,有助于确保案例经验可更好借鉴推广。案例征集对象主要包括项目、企业、园区、乡镇、城市等,面向碳排放有一定规模的领域,而家庭等更小颗粒度的案例并未涉及,省级或区域等更大颗粒度的也不在此次征集范围内,体现了案例征集更注重碳减排措施的具体操作和落地。

  中能传媒:在您看来,申报四类案例分别应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各类案例的哪些方面是最应看重的?

  刘世宇:四类案例都着眼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但由于各类案例场景特点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类案例更加注重通过开发利用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可靠替代。这类案例并不是新能源装机规模越大越好,或是发电成本越低越好,看重的是绿色电能的稳定供应能力,为负荷或大系统提供灵活调节的能力,以及通过横向多元互补、纵向深度协同,实现绿色能源综合高效供应的能力。在我国风光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一些建成投运的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就属于这一类。它们通过风光储协调优化运行,可以向电网主动提供顶峰电力支撑和调峰能力,如果能够大规模推广,将对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城市(乡镇)能源增绿减碳类案例更加注重各项措施的系统集成和整体协同。城市和乡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碳排放量大、情况复杂。我国城市能源消耗占全国的85%,碳排放量占80%左右,乡镇用能清洁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城市和乡镇碳减排涉及产业、建筑、交通、政策和市场等多个领域和方面,各项措施的协同联动、有序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城市或乡镇,不仅要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更要看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水平,以及与其他产业融合绿色发展的情况。

  能源产业链碳减排类案例更加注重措施的综合效益。化石能源生产开发和加工转化过程,碳排放规模很大,占到全国碳排放的一半以上。能源生产开发过去就地直接用化石能源来供能,现在可以考虑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但用能成本会上升,需要通过与新能源联合运营或增加下游产品附加值等方式,使替代更具经济性。能源加工转换过程的碳排放难以避免,只能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升级、加强碳排放管控,或碳捕集等方式减少,目前技术条件下降碳成本高,因此需要综合统效,通过技术或模式创新,实现合理的综合效益,使碳减排措施可推广。

  用能企业(园区)低碳转型类案例更加注重能源供需两侧协同友好互动。这类案例主要面向各重点用能领域,在增大清洁能源供应的同时,也要加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节能,提升电力负荷的弹性,通过供需两侧双向发力,协同推进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在欧洲,有很多园区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低碳甚至零碳发展,它们更注重在源头上充分开发本地可再生能源,在用能侧推动建筑低碳化、交通电动化、产业零碳化,在能源管理上通过各种储能保障用能的灵活性,并基于能源数据开展综合智慧调度,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我国也有不少园区开展了类似工作,相信通过这次案例征集,也能更多发现适应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需要的生动实践案例。

  责任编辑:江蓬

  校对: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