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10-11 09:57
中国能源新闻网见习记者 冯聪聪
9月26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电源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预测2023年及“十四五”中后期电力供需情况。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电源装机总量稳步增长,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了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2.7亿千瓦,在各类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9%,成为“十四五”前两年装机容量增速最快的电源。
电源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发电成本或面临上涨风险
《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电源发展在清洁、低碳、高效、灵活四类指标上保持着良好势头,在安全和经济方面的指标也有所回升,扭转了上一年度下降的趋势。
“今年,我们在报告里增加了综合维度及其对应的‘保供和转型统筹指数’指标,当‘保供和统筹转型指数’值大于1时,表明上一年度保供承压大于转型承压,反之则转型压力大于保供承压。通过调研省级电网规划、运行人员对地方实际保供形势和转型形势的直观感受,评价年度保供和转型的统筹平衡程度,为今后保供和转型的统筹方向提供指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工程师张富强在发布报告时说道,统筹指数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保供和转型统筹指数为1.38,全国保供承压更明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着一些关键性问题,例如煤电、气电等常规保障电源发展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建设滞后;频繁的极端天气造成新能源出力不足、电力需求大幅波动、恶劣天气影响输煤输电通道等因素叠加交织;辅助服务市场仍在初期探索阶段,各类市场主体所发挥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
除了上述问题,《报告》还指出,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其并网利用必须依靠火电、抽水蓄能等调节性、支撑性电源以及电网的支持,较高利用水平的要求实际增加了常规电源、电网等主体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研究普遍表明,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过15%后,就会引发系统成本的大幅上涨,据测算,‘十四五’末全国新能源电量渗透率有望超过20%,发电成本面临加速上涨的风险。”张富强补充道。
电力行业向好向上发展离不开政策与市场加持
“针对全国电力行业发展情况,应该进一步做好配套政策机制设计。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支持、资源重组等手段,推动实现煤电、气电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张富强表示,要明确大型新能源发电基地、支撑煤电、特高压通道“三位一体”规划及完善配套机制,保障煤电、气电等电力企业生存发展能力。
灵活性资源容量价值和调节能力价值的发现还需要电力市场来调节。《报告》指出,需要逐步建立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合理反映煤电、气电为系统提供安全支撑的容量价值,逐步引入包括煤电在内的各类电源、负荷侧资源、储能等多元容量资源参与市场,适时开展灵活调节容量等交易品种。
“同时,还要进一步创新细化辅助服务市场设计,合理补偿市场主体参与系统调节收入。”张富强补充道,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在时序、流程、出清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逐步实现电能量现货市场与调峰市场的融合,探索辅助服务与电能市场联合出清。
《报告》提出,从系统全局出发,新能源消纳水平理论上存在总体最经济的“合理值”。新能源“合理利用率”可定义为使全社会电力供应成本最低的新能源利用率水平。若“十四五”继续维持95%利用率目标,则需要科学研究电力系统可接纳的新能源规模并优化装机布局,在满足总体目标的前提下,不同地区分别设置合理的利用率目标。纵观各地新能源发展情况,部分地区需要降低新能源利用率目标水平,以扩大新能源发展空间,促进装机规模、发电量双提升。
责任编辑:江蓬新
校对:吴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