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9-13 09:54
——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观察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苏伟
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十大高峰论坛之一——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气候变化与新能源”为主题,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协办。与会各方围绕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高精度气象保障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国务院在去年4月份发布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研究建设气候资源监测和预报系统,提高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探索建设风能、太阳能等气象服务基地,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等规划、建设、运行、调度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
记者在论坛现场获悉,2006年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成立,该中心的研究成果积极支持新能源的规划制定、项目布局选址和发电运行,为中国的新能源起好步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家能源局开展了第四次风能资源的调查,形成了包括全国范围风能资源详查和资料在内的大量成果,为新能源迈上新台阶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科学主任申彦波认为,从能源生产来看,风能太阳能资源决定了新能源规划、布局和发电效益,未来需要关注大型风电机组的风资源评估以及光伏、光热发电在总体布局上的资源协调;从能源供给来看,风光资源的波动性成为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气象精细化预报将为破解电网调度和电力交易难题提供重要支撑;从能源消费来看,极端高温和极寒天气导致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从能源体系安全保障来看,大范围气象灾害的影响将贯穿能源生产、供给、消费全过程,因此亟须构建专业化、精细化的能源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离不开高精度的气象保障,让气象工作更好地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摆在行业发展面前的一道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认为,这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深度地交叉融合。自然科学家、气候科学家特别是气候部门应争取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型能源电力
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的频发,对全球能源体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前两年发生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大面积停电事件,就是由暴风雪天气引起的。今年春季,我国北方经历了数次沙尘天气,大气中的沙尘使太阳辐射下降60%~80%,而落在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使光电转换效率下降20%~30%,这些极端天气对新能源出力影响非常大。此外,近两年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过程,也对整个电力负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Petteri Taalas表示,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极端天气下,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预警、灾害监测等信息,帮助能源行业提前预判、做好准备,可以有力支撑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世界气象组织科学官员Roberta Boscolo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支持净零能源转型的综合天气和气候服务》指南,并就天气与气候综合服务提供了14个实践案例,其中提到,中国气象局和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合作,利用IT技术开发了早期预警系统,把气象数据、水文数据、能源数据整合到一起,准确预报了超过10种极端气象灾害,每10分钟更新一次预警。
申彦波认为,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给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新的挑战。对于极端天气的影响,我们的应对措施首先是做好灾害天气的预警。应对新型能源体系做有针对性的灾害预警阈值研究,做专业化的灾害预警研发,面向特定的能源电力用户做好专业预警的发布。新型能源电力气象灾害预警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同样认为,首先,不要局限于气候变化,要从全球视角推进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等其他地球系统要素。其次,要以人为本,衡量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采取行动,改善福祉和减少不平等。此外,仅占2.4%陆表面积的城市,消耗了全球约78%的能源,排放了全球约70%的温室气体,因此大城市和特大企业的通力合作,将有助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责任编辑:沈馨蕊
校对: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