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3-09-05 09:44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邱丽静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格局动荡、气候风险不断升高的当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欧洲根据其面临的能源和地缘安全新形势,不断调整能源安全政策,采取倾向于保障供应安全和稳定价格的政策。
欧洲能源安全政策调整不仅对其自身的能源供应局面产生影响,还将给全球能源格局、绿色发展等带来影响,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启示。我国宜充分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国情和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能源发展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统筹好能源转型和安全
在极端天气、能源短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核电,脱碳进程减速,这也暴露出转型过程中能源系统韧性不足的短板,对我国能源转型节奏具有启示意义。
面对变化的、不确定性的未来,我国必须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煤电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还将发挥基础和兜底作用,在一定时期内煤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仍将保持。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而不能未立先破,陷入能源安全的被动局面。今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好非化石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组合。
完善能源储备与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综合欧洲各国能源政策动态和地缘局势走向不难看出,如今国际能源市场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难测。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把能源储备体系建设摆到与勘探开发投资同等重要的位置,健全能源供应保障和储备应急体系。统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种极端情况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优化能源储备设施布局,完善煤电油气供应保障协调机制。建立能源供需预警及保供应急体系,健全完善能源监测预测机制,提升形势预研预判能力,提高快速响应和能源供应快速恢复能力,化解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矛盾。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提升能源资源配置能力,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增强区域间协调互济能力。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重点推进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弹性。
大力推进节能和提升能效
节能和提高能效是维护发展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深度调整。为应对能源危机,欧洲多国普遍采取更严格的节能措施,增强能源获取的可靠性、可负担性。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刚性增长。同时也要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能耗强度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仍然存在很大的节能潜力。特别是,“双碳”目标对节能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必须着力提高能效,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从发展规划、投资的审查审批等方面严把增量项目关口,深挖存量项目节能潜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支持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对标能效先进水平,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和产品。
构建全国统一能源市场体系
欧洲国家正在积极推动能源市场竞争、提高市场透明度,以提升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欧洲经验看,构建合理、高效的能源市场体系是加快能源转型进程、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措施。未来,随着体制机制壁垒破除及市场机制完善,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势在必行。
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是能源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应加快构建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市场机制,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完善发电容量补偿机制,保障火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和安全保供电源的建设运行成本合理回收。在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的进程中,还应重点加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力度,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修订完善有关市场交易细则,推动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品种市场化,以市场竞争方式降低系统整体调节成本。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需求侧响应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电价引导作用,优化调整分时电价的时段、价差和实施范围,将需求侧响应费用向不参与响应的用户疏导。同时,深入挖掘弹性负荷、用户侧储能、虚拟电厂、电动汽车等灵活调节资源,替代发电侧深度调峰等传统调节手段,有效降低调节成本。
责任编辑:杨娜
校对: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