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能观察

中能论坛丨加快实现电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3-01-10 14:14

  李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电力行业是支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领域,电力科技是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攻关方向。迈上新征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迫切需要电力行业进一步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电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抢占未来发展先机,需要更加强调基础研究、更加突出原创导向,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是统筹解决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始终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创新工程,全面掌握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屡创世界纪录,水电工程建设能力和机组成套设计制造能力领跑全球,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及以下等级的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占领世界制高点,自主研发“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具备超超临界煤电机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电力科技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电力科技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自主可控能力、创新视野格局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方面,尽管我国电力科技安全总体可控,但在高端电力工控芯片、规划设计和仿真模拟系统等基础软硬件、高端绝缘材料等基础原材料等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产业链不稳、不强情况仍然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尽管有的电力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快速转变,但电力行业的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总体有限,全球传统电力技术体系仍由西方工业国家引领和主导。

  这需要电力行业集聚优势科研力量,进一步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既要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加快解决燃眉之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又要从“卡脖子”问题清单中提炼和找准基础问题,以应用倒逼基础研究,科学谋划长远之策,坚决打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久战,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构建现代电力产业链供应链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需要更加强调产学研用融合、更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构建现代电力产业链供应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一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就具有联合攻关的优良传统。特高压技术、“国和一号”等一批“国之重器”都是电力行业推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成功案例和生动实践。

  当前,以新兴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电力格局。从行业发展需求看,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重大战略需求还面临许多科技难题,需要全行业、各主体联合创新、共同破解。从科研范式变革规律看,随着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科技创新更加突出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

  这就需要电力行业继续传承行业光荣传统,既要从创新链角度进一步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又要从产业链角度进一步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链长”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引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电力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依托企业为重要枢纽桥梁,进一步强化电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各主体、全要素精准对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周小博